栎阳的深秋已带了刺骨的寒意。连日来彤云密布,铅灰色的天空低低地压在宫墙之上,将整座都城都笼罩在一片沉闷的氛围中。唯有城东的工坊区依旧人声鼎沸,铁锤敲打铁器的叮当声、工匠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与宫墙内的死寂形成鲜明对比 —— 那是新法推行十余年后,秦国勃发的生机在寒风中倔强地跳动。
东宫偏殿内,烛火摇曳,映得墙壁上的青铜剑影忽明忽暗。太子驷身着玄色常服,正烦躁地踱步。他今年刚满二十,眉眼间已有了几分秦人的刚毅,只是眉宇间总锁着一丝难以舒展的郁结。案上摊着一卷兵法竹简,却许久未动,目光频频望向殿外,似在等待什么人。
“殿下,甘龙大人和杜挚大人到了。” 内侍轻声禀报。
太子驷停下脚步,脸上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最终还是沉声道:“让他们进来。”
脚步声由远及近,甘龙拄着藜杖,杜挚紧随其后,两人都穿着正式的朝服,神色肃穆。刚进殿门,甘龙便作势要跪,被太子连忙扶住。
“甘龙大人不必多礼,快请坐。” 太子的语气带着几分少年人的客气,却少了几分亲近。自年少时因太傅触法被牵连流放,他对这些朝堂老臣总存着几分戒备。
甘龙顺势坐下,咳嗽两声,目光在太子脸上转了一圈,长叹道:“老臣今日前来,实在是忧心忡忡。听闻殿下这几日都在研读兵法?只是如今国势动荡,怕不是埋首书简的时候啊。”
太子眉头微蹙:“甘龙大人何出此言?商君代掌国政,朝中诸事井然,何来动荡之说?” 他虽对商鞅心存芥蒂,却也不得不承认,秦国这几年确实愈发强盛。
杜挚在一旁接口道:“殿下有所不知。君上病重至今,商君独揽大权,朝中大小事务皆由他一人决断。前日他更是以‘防备外敌’为名,调动了京城卫戍部队,将宫城团团围住,说是保护君上,谁知道他安的是什么心?”
太子心中一动。他昨日确实听说了调兵之事,本以为是正常防务,经杜挚一提醒,顿时觉得有些不妥。
甘龙见太子神色变化,趁热打铁道:“殿下有所不知啊。老臣近日收到密报,说商君在商於封地私造兵器,囤积粮草,甚至还与魏国使者暗中往来。”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帛,双手奉上,“这是老臣费尽心力弄到的密信,殿下请看。”
太子接过绢帛,展开一看,上面是几行潦草的字迹,大意是 “商君与魏相约,待秦君百年之后,共分秦地,魏愿助商君称王于西”。字迹模仿得有几分像商鞅的笔锋,末尾还盖着一个模糊的 “商” 字印章。
“这…… 这是真的?” 太子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握着绢帛的手指微微颤抖。他虽年少,却也知道私通敌国是何等大罪。
“老臣岂敢欺瞒殿下!” 甘龙捶着胸口,痛心疾首道,“商君本是卫国人,在魏国相国公叔痤门下做过中庶子,与魏国渊源极深。如今他权倾朝野,君上又病重,若真有异心,秦国百年基业怕是要毁于一旦啊!”
杜挚在一旁附和:“当年商君变法,严惩宗室,剥夺旧族封地,多少公族子弟流离失所。如今他手握重兵,又有商於之地作为根基,若真要谋反,谁能制得住他?殿下您当年因新法受罚,流放数年,这笔账他怕是还记在心里啊。”
这些话像一根根毒刺,扎进太子心里。他想起年少时,因太傅公孙贾触犯新法,自己被牵连流放陇西,那三年在民间尝尽的冷暖苦楚,至今记忆犹新。虽然后来被召回,但那份屈辱感从未消失。甘龙、杜挚的话,恰好勾起了他心底的芥蒂。
“可…… 可商君变法确实让秦国强盛了。” 太子犹豫道,“河西之战大败魏军,收复失地,百姓也比从前富足了……”
“殿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甘龙抚着长须,语气沉重,“秦国是强盛了,但好处都被那些军功地主和外来士子占去了!宗室子弟空有爵位却无实权,旧贵族土地被剥夺,百姓看似富足,实则被连坐之法束缚得喘不过气。商君这是在涸泽而渔,表面强盛,实则根基已空!”
他凑近太子,压低声音:“君上之所以病重,就是因为商君变法太急太猛,耗尽了秦国的元气啊!太后临终前曾对老臣说,商君锋芒太露,恐非秦之福泽,可惜老臣当时未能领会……”
这番话半真半假,却精准地戳中了太子的疑虑。他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想起父亲病榻上苍白的脸,想起商鞅在朝堂上雷厉风行的模样,心中的猜忌像野草般疯长。
“那…… 那孤该怎么办?” 太子的声音带着几分茫然。
甘龙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却故作恳切道:“殿下是秦国储君,当以社稷为重。当务之急,是收回兵权,将宫禁守卫掌握在自己人手中。再联合宗室元老,向商君施压,让他交出玉玺,退回商於封地。只要他离开栎阳,秦国自然安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战国仙缘:商君鞅途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战国仙缘:商君鞅途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