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问道:“那你觉得我该怎么做才好?”
李十儿回答说:“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趁着老爷现在精力充沛、年纪尚轻,家里又有老太太撑着,身体硬朗,得为自己多打算打算。不然的话,用不了一年,家里的钱财都会被贴补光,到时候还会落得个全家上下都埋怨的下场,大家都说老爷在外头做官,肯定捞了不少钱自己藏着享用了。要是真碰上一两件棘手的事儿,谁愿意出手帮老爷?到那时,事情处理不好,后悔也来不及了。”
贾政听后,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说,是让我去当贪官吗?丢了性命倒没什么,可要是因此把祖上的功勋名声都给毁了,那可怎么办?”
李十儿连忙回禀道:“老爷是最圣明的人了,没见去年犯事的那几位老爷吗?他们可都是和老爷交情不错的,老爷常说他们是清官,可现在他们的名声又在哪里?再看看现在有几位亲戚,老爷以前总说他们不好,可人家现在升官的升官,调动的调动,只要把事情做好了就行。老爷要知道,民也要顾,官也要顾。要是真按老爷的意思,让州县官员一个子儿都捞不到,那外头这些差事让谁去办?只要老爷在外头还是保持清廉的名声,里头的那些难处,就交给奴才我去处理,绝对不会连累到老爷的。奴才跟了老爷这么久,怎么也得掏出点忠心来?”
贾政被李十儿这一番话说得心里没了主意,便说道:“我自然是想要保住性命的,你们要是闹出什么事来,可别把我牵扯进去!”说完,便背着手踱步进了屋。
李十儿开始擅作威势、作威作福,把府里府外的人都勾结在一起,齐心协力地哄着贾政去处理各种事务。说来也怪,这么一哄,贾政反倒觉得事事都处理得十分周全,每件事都能顺着他的心意来。
所以贾政不仅没有对李十儿产生怀疑,反而越发地信任他了。就算有几处地方向上级揭发举报李十儿的不当行为,可上司看到贾政为人质朴老实、忠诚厚道,也就没有去深入查问核实。
不过贾政身边的那些幕友们消息最为灵通,他们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只要有机会就会用言语来劝诫贾政,让他提防李十儿。无奈贾政根本就不相信他们的话。有的幕友实在看不下去,就辞去了这份差事;还有一些和贾政关系好的幕友,则留在府里帮忙维持局面。
就这样,等到漕运方面的事务处理完毕,倒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差错和失误。
一天,贾政没什么事,便在书房里看书。这时,签押房(处理公文事务的办公室)的人送来一封信,信封是官方的样式,上面写着:“镇守海门等地的总制官送来的公文一份,紧急送往江西粮道衙门。”
贾政拆开信封一看,信上写道:
金陵契好,桑梓情深(在金陵时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同乡之情更是让我难以忘怀)。去年我有幸到京城任职,心中暗自高兴能常伴左右。承蒙对我赏识有加,还愿意结为亲家,这份恩情我至今铭记于心,不敢忘怀。只是后来我被调任到海疆地区,一直没敢轻易提出联姻之事,心中深感愧疚,觉得自己没有这个缘分。如今,我有幸被调回内地任职,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也算是实现了平生的一个愿望。正当我准备道贺时,就先收到了来信,这让我倍感荣幸,仿佛边疆的营帐都因此而增光不少,我这个武夫也忍不住要拍手称快。虽然隔着大海,但仍然感受到庇护和关怀。我想应该不会嫌弃我家境贫寒,希望能像茑萝一样相互依附。我的儿子已经得到了青睐,而我也一直仰慕令媛的贤淑和才华。如果能履行之前的承诺,我就立刻派人去提亲。虽然路途遥远,但一条水路就可以相通。我不敢说会有百辆马车来迎娶的盛大场面,但我会恭敬地准备好仙舟等候。现在,我写这封信,一是恭贺升官之喜,二是希望能答应这门亲事。我提笔写信,心中充满了期待,不知何时能得到回复。世弟周琼恭敬地拜上。
贾政看完信后,心想:“看来儿女姻缘,真是命中注定的。去年见他到京城任职,又是同乡,我们一直相处得很好,又见他儿子长得一表人才,所以在酒席上就提起了这件事。只是当时没有定下来,也就没有跟家里人说。后来他被调到了海疆,大家也就不再提这件事了。没想到我现在也被调到了这里,他倒写信来问了。我看他们家的门户和我们相当,和探春也很相配。只是我现在没有带家眷来,只能写信回去和她们商量一下。”
正在他思考的时候,门上传进来一份公文,说是要议取到省里开会讨论的事情。贾政只得收拾行李,准备上省城去,等候节度使的派委。
一天,贾政在公馆里闲来无事坐着,忽然看到桌上堆放着一堆文件字纸。他便一份份地翻看起来,当看到刑部的一份奏本时,上面写着:“为禀报查明之事,经会同审理,现查得金陵籍贯的行商薛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