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混着血水,在青石板街道上汇成暗红色的小溪。宁钧踩着这些血水,走过已成废墟的临江城。三个月前,这里还是江南最繁华的商贸中心,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和零星哭嚎的幸存者。
宁帅,北面又发现一批流民,约两百人。一个满脸烟灰的年轻士兵跑来报告。
宁钧抹去脸上的雨水:带他们去临时营地,先分些粮食。
可是...我们的存粮也不多了。
先救人再说。宁钧拍了拍士兵的肩膀,去告诉周叔,再派几个人去山上找找能吃的野菜。
士兵领命而去。宁钧继续巡视这座死城。自从半年前萧景明攻破京城、建立景安朝以来,战火迅速蔓延全国。各地藩镇有的投降,有的抵抗,更多的则是趁机割据自立。曾经统一的大周,如今四分五裂。
而宁钧,从一个被通缉的叛臣,变成了流民口中的。他带着最初的三百义军,一路南下,沿途收容难民,对抗乱兵,渐渐形成了一支近万人的队伍。不隶属任何势力,只为保护那些被战火波及的无辜百姓。
宁帅!不好了!一名斥候慌慌张张跑来,萧景明的大军攻破了汉阳,正朝这边开来!预计三日内抵达!
宁钧心头一紧。汉阳距此仅百余里,萧景明若继续南下,临江必成战场。城中还有数千未来得及撤离的百姓...
传令下去,立即组织百姓撤离,向南转移。宁钧迅速下令,派快马联系南岭的赵将军,请他接应。
斥候刚走,周将军匆匆赶来,脸色凝重:钧儿,刚收到消息,朝廷...不,萧景明派了使者来,说要见你。
宁钧眉毛一挑:使者?在哪?
就在城外,带着十几个护卫,举着白旗。
雨势渐大,宁钧的斗篷早已湿透。他思索片刻:带他们到城守府...如果那里还有完整的屋子的话。
半个时辰后,宁钧在勉强清理出来的城守府大堂见到了这位。来人一身文士打扮,三十出头,面容白净,见到宁钧后恭敬行礼。
在下杜衡,奉摄政王之命,特来拜见宁将军。
宁钧冷笑一声。杜衡,萧景明的首席谋士,当年在丞相府没少打交道。如今萧景明自封摄政王,这杜衡自然也水涨船高。
杜先生高升了啊。宁钧没有请他坐下的意思,直说吧,萧景明派你来干什么?
杜衡不以为忤,依然面带微笑:摄政王一直很挂念宁将军。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摄政王惜才,愿以兵部尚书一职,邀将军共襄盛举。
堂内一片哗然。宁钧的部将们面面相觑,周将军更是直接按住了剑柄。兵部尚书,这可是正二品的高官!
宁钧却笑了:萧景明是不是忘了,他正通缉我,罪名是弑君?
杜衡摇头:那都是误会。摄政王早知道先帝是自尽,当时情势所迫,不得不...做一些表面文章。如今局势已稳,自然要还宁将军清白。
好一个情势所迫宁钧冷笑更甚,回去告诉萧景明,我宁钧宁可做流民之首,也不当弑君者的爪牙!
杜衡叹了口气:宁将军何必如此固执?你看看这天下...他指了指窗外废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只有摄政王能结束这一切。你忍心看百姓继续受苦吗?
这句话像刀子一样扎进宁钧心里。他当然不忍心。这半年来,他亲眼目睹了多少人间惨剧——村庄被焚,妇孺遭戮,易子而食...每一次都让他心如刀割。
萧景明若真关心百姓,就该停止征战。宁钧沉声道,他已经控制了半壁江山,为何还要继续用兵?
天下未定,何以家为?杜衡正色道,南方还有伪周余孽拥立二皇子抵抗。摄政王意在统一,早日结束战乱。
宁钧盯着杜衡的眼睛:包括毒杀沿途不肯投降的城镇守将?包括纵容部下劫掠归顺的村庄?这就是萧景明的之道?
杜衡面色微变,显然没想到宁钧知道这些内情。他很快恢复镇定:乱世用重典,难免有过激之处。正因如此,更需要宁将军这样的正人君子入朝匡正。
宁钧突然觉得很累。这种朝堂上的机锋相对,他曾经在丞相府见识过太多。杜衡此行,无非是两个目的:若他能归顺最好;若不归顺,至少也能拖延时间,让萧景明的大军完成合围。
杜先生,宁钧直接挑明,萧景明的大军是不是已经包围了临江?
杜衡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笑道:宁将军果然敏锐。不错,汉阳只是偏师,主力已从东西两面包抄。临江已成孤城,宁将军纵有天大本事,也难护这数千百姓周全。
堂内众人哗然。周将军地拔出佩剑:卑鄙!假借和谈之名,行包围之实!
杜衡不慌不忙:兵者,诡道也。摄政王也是爱惜宁将军之才,才给这次机会。他看向宁钧,只要宁将军点头,不仅您本人得享高官厚禄,这些追随您的将士,还有城中百姓,都能得到妥善安置。否则...
否则怎样?宁钧冷冷地问。
否则大军一到,玉石俱焚。杜衡叹了口气,这不是威胁,只是...事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历史杂烩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历史杂烩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