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司空大人,郎官不卑不亢道,尚书令收到密报,说此案涉及朝廷重臣,特命下官前来了解。
曹操敏锐地注意到,袁隗听到二字时,眼角微微抽动。
朝中能与袁家抗衡的势力不多,而能令袁隗忌惮的...只有宦官集团。
难道张让在暗中插手?
曹操想起上次面圣时张让那意味深长的目光。
袁隗沉默良久,突然转向曹操道:曹北部尉,此事恐有误会。不如这样,证人暂且安置在司空府,老夫保证他们安全。至于你...他顿了顿,继续留任北部尉,如何?
这是一个妥协的信号。
曹操心知肚明,袁隗是在尚书台和宦官集团的压力下被迫让步。
但若接受这个条件,等于放过袁术。
下官斗胆,曹操直视袁隗道,袁公路公子在此案中...
公路年少气盛,或有不当之处。袁隗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老夫自会严加管教。
言下之意,袁术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曹操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他多想坚持将袁术绳之以法,但理智告诉他,能保住官职已是万幸。
下官...遵命。曹操艰难地吐出这几个字。
离开偏殿时,那名尚书台郎官悄悄塞给曹操一张纸条。
走出宫门,曹操看见夏侯渊带着几个差役被禁军拦在一处正焦急万分。
看到曹操出来,他们唰的一下围了过来。
“没事吧!”夏侯渊首先问道,虽然他自己的伤口也还在隐隐作痛。
“我没事,只是证人和证据被带走了。”说完,曹操展开手中的纸条查看,上面只有寥寥数字,今夜子时,北邙山脚。
谁送的?夏侯渊凑过来问道。
曹操将纸条揉碎:还不清楚。但今晚我们得去会一会这位神秘人。
回到北部尉衙门,百姓仍聚集不散。
听说曹操保住官职,众人欢呼雀跃。
商户们甚至自发闭门罢市,在衙门前摆起酒席庆贺。
曹操心中感动,却无半点喜悦。
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
袁家绝不会善罢甘休,而那些证人...他不禁为他们的命运担忧。
孟德,喝一杯!夏侯渊递过酒碗道,今日我们可是大获全胜!
曹操摇头:胜?我们连袁术一根汗毛都没伤到。
但保住了你的官职,还让袁家颜面扫地!夏侯渊咧嘴一笑道,百姓都站在你这边,这可是袁家没想到的。
曹操轻叹:民心虽可贵,但权力终究在那些...他指了指皇宫方向,...人手中。
庆功宴持续到深夜。
曹操勉强应付完各方来客,换上便装与夏侯渊悄悄从后门离开,前往北邙山。
北邙山位于洛阳城北,是历代王侯将相的埋骨之地。
夜色中,山影如巨兽匍匐,寒意逼人。
这地方阴森森的...夏侯渊打了个寒颤,谁会约在这里见面?
曹操没有回答,他的目光锁定在山脚下一盏孤灯上。
灯光微弱,隐约照出一个人影。
两人悄悄靠近,那人听到脚步声转过身来——竟是日间那位尚书台郎官。
曹北部尉果然守信。郎官拱手一礼道,在下尚书台侍郎荀彧。
曹操一惊。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虽年轻却已名满洛阳,以智谋着称。
他竟会暗中相助?
荀侍郎深夜相召,有何指教?曹操警惕地问道。
荀彧微微一笑:曹北部尉今日之举,可谓胆识过人。但恕我直言,仅凭这些,还不足以撼动袁家根基。
哦?那荀侍郎有何高见?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要与之抗衡,需有更强力的靠山。荀彧盯着曹操一字一句道,中常侍张让对曹公颇为赏识。
曹操心头一震。
张让是十常侍之首,权倾朝野,却也是士人唾骂的宦官头子。
与宦官勾结,必将声名扫地。
荀侍郎此言差矣。曹操断然拒绝道,曹操虽不才,也知廉耻二字。
荀彧不以为忤:曹公误会了。我并非劝你投靠宦官,而是...他凑近一步,陛下对袁家早有不满。
这句话如晴天霹雳。汉灵帝对袁家不满?难道今日尚书台插手,背后竟是皇帝的意思?
荀彧继续道:陛下欲制衡袁家,却苦无合适人选。曹公今日之举,正入陛下眼中。
曹操心跳加速。若得皇帝暗中支持,局面将完全不同。
但他仍保持警惕道:荀侍郎为何告诉我这些?
因为天下将乱。荀彧仰望星空,语气突然变得沉重,袁家这样的世家大族只顾争权夺利,却不知大祸将至。大汉需要...治世之能臣。
治世之能臣!曹操猛然想起袁绍对他的评价。难道...
荀侍郎与袁本初...
袁本初有其抱负,但终究难脱世家桎梏。荀彧意味深长地看着曹操,而曹公不同。
夜风吹动山林,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曹操感到自己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