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鄞县,地处东南,文风颇盛。城东有一汪清波,名曰月湖,湖畔垂柳依依,亭台错落,是城中官绅子弟、文人墨客偏爱的雅集之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名为“月湖文会”的圈子。
能踏入此间的,多是本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家中的年轻子弟,如主簿公子、致仕翰林的孙辈、家中颇有田产的乡绅后人等。
他们定期聚于湖心的“揽月轩”或岸边的“听雨阁”,以诗文唱和,品评时局,谈笑风生。这文会无形中构筑了一道清晰的身份门槛,非学识、家世二者兼备者,难以融入其核心。
文会的灵魂人物,乃是卢允谦。其祖父曾官至吏部侍郎,致仕后归隐乡梓,门生故旧遍布朝野。
卢允谦承袭家学,年纪轻轻便已显出不凡的才情与见识,在鄞县年轻一辈的士林中声望颇高。他为人清雅孤高,于衣食住行皆讲究品味,寻常人物、俗物,难入其眼。
来自明州城的书生江墨卿,便是那渴望踏入这道门槛,却屡屡受挫的“圈外人”。江家是明州城里有名的绸缎商,家资丰饶,奈何世代经商,于官场并无根基。
江墨卿自幼苦读,一心指望通过科举改换门庭,更深知人脉提携的重要。他费了些心思,得以偶尔列席月湖文会的边缘,却总因那商贾的出身,显得格格不入。
这日文会间隙,众人凭栏赏荷,闲话家常。卢允谦眉宇间带着一丝轻愁,提及祖母寿辰将至。“家祖母近年口味越发挑剔,寻常菜肴难得她欢心。”
他轻叹一声,目光投向城中某个方向,“听闻城中新开的那家‘谭隐味居’,有一道镇店之宝,名曰‘佛跳墙’。外间传得神乎其神,说是其味醇厚无比,有‘佛闻弃禅跳墙来’之美誉。若能请祖母尝上一尝,她老人家必定欣慰。”
一旁立刻有人接话:“卢兄孝心可嘉。只是那谭隐味居的规矩,着实严苛。听闻那‘佛跳墙’只招待他们家的‘金樽会员’,且这会籍是与持有人身份绑定的,概不外借,更不接受寻常预定。便是捧着银子去,若无那枚小小的金樽玉牌,也是枉然。”
卢允谦无奈摇头,语气中带着文人特有的清傲与一丝无力感:“千金易得,一味难求。可惜这般机缘,非俗物可易,强求不得。”
这话语如同细针,轻轻扎在了有心倾听的江墨卿心上。他面上不动声色,袖中的手却微微握紧。自己汲汲营营,渴望的正是卢允谦这般人物的认可与引荐,而这“佛跳墙”,似乎成了一块意想不到的试金石。
文会散后,江墨卿闷闷不乐地回到在鄞县城中租赁的宅院。心中正自烦闷,却见胞弟江墨林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兴冲冲地从外面回来,脸上还带着发现新奇玩意的兴奋红光。
江墨林年方十六,与兄长性子截然不同,不喜诗书八股,唯好游历街巷,寻觅各种新鲜趣事与美味小吃,心性单纯如赤子。
见兄长又是眉头紧锁,江墨林习惯性地凑上前,举着食盒笑道:“阿兄,你又在这里枯坐作甚?瞧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新出的杏仁酪和如意糕,香甜不腻,你快尝尝!”
若是平日,江墨卿少不得要训斥弟弟几句“玩物丧志”、“不思进取”,督促他多读些圣贤书。可今日,他胸中那股因被排斥而生的郁气正无处发泄,弟弟这副无忧无虑的模样更是刺痛了他的神经。
他猛地一拍桌子,厉声喝道:“你整日就知道这些口腹之欲,游手好闲!可知父亲与我对你寄予厚望?我在此处苦心钻营,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看人脸色,忍气吞声,还不是为了我江家日后能在这鄞县真正立足,不再被人视作区区商贾!”
江墨林被这突如其来的怒火吓得一哆嗦,手中的食盒差点脱手。他委屈地扁了扁嘴,小声辩解:“阿兄,我……我只是见你辛苦,想让你开心些……”
江墨卿余怒未消,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弟弟手中那食盒吸引——那食盒材质上乘,盖上清晰地烙着一个清隽的“谭”字徽记,正是“谭隐味居”的标识!
他心头猛地一跳,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闪过。他强压下翻腾的情绪,深吸一口气,语气刻意放缓,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这……这是谭隐味居的茶点?你如何得来的?”
江墨林见兄长语气缓和,不似继续追究的样子,松了口气,略带几分得意地说:“是啊!他们家的点心每日限量,不过我是金樽会员,可以提前预订呢!”
“金樽会员?”江墨卿的声音因惊讶而微微拔高,“你……你何时成了他家的金樽会员?”那可是连卢允谦都求之不得的身份!
“早就办了啊!”江墨林不解地看着兄长骤然变化的脸色,“他们家每道新菜、每样新点心,我几乎都尝过鲜!阿兄,你平日不是只知埋头苦读,最看不上这些吃喝玩乐的事情么?今日怎么问得这般仔细?”
江墨卿一时语塞,望着弟弟那双清澈不解的眼睛,心中百感交集。他汲汲营营而不可得的东西,弟弟竟在不经意间早已拥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后,我开了一家小食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穿越后,我开了一家小食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