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舟声与张老汉的案子在县衙审理明白,尘埃落定后,鄞县街头巷尾的议论也渐渐被秋风吹散。日子如流水般向前,中秋的余韵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的燥热却已被几场淅淅沥沥的秋雨涤荡干净,早晚时分更是添了几分明显的凉意,枝头渐染的丹黄提醒着人们节序的悄然变迁。
九月初一,午市刚过,食客们渐渐散去,季知棠正和何氏、姚小星一起擦拭桌椅、收拾着杯盘狼藉的店面,店内还残留着饭菜的余温与香气。几人刚忙完一阵,正待歇口气,就见一位穿着体面、约莫四十岁上下的管事模样的男子,步履沉稳地掀帘走了进来。
那管事目光在店内扫视一圈,最终落在柜台后正低头核算账目的季知棠身上,客气地拱了拱手,声音不高却清晰:“请问,哪位是季娘子?”
季知棠闻声抬起头,放下手中的毛笔,脸上立刻浮现出恰到好处的热情笑容,迎上前去:“我就是。这位管事大叔,您有何贵干?”
管事态度谦和,语气却带着几分大户人家特有的矜持:“季娘子,叨扰了。我家老夫人上月尝过您做的的中秋饼,甚是喜爱,至今念着那口酥香。如今重阳节将至,府中需备些应景的糕点用于祭祖及馈赠亲友,老夫人特命我来问问,不知季娘子可能承制些重阳糕点?”
季知棠心中一动,笑容更真诚了几分:“承蒙老夫人抬爱。不知府上是?”
管事微微一笑,声音压低了些许:“敝姓郝,在县衙当差。”他只提了姓氏和职务,但季知棠立刻心领神会——这定然是县令郝大人家府上的管事!想必是上次通过周彦辰送去的月饼,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可是条重要的人脉,订单绝不能马虎。
她心中迅速盘算,面上却不露分毫,依旧笑吟吟道:“原来是郝管家。重阳糕自是能做的,不知府上需要多少?对口味可有偏好?”
郝管事见季知棠反应机敏,态度不卑不亢,心下也添了几分好感,便详细说道:“需准备祭祖用的三盘大糕,每盘需九块,取‘重九’之意。另还需准备四十份小巧些的,用于馈赠亲友。口味上,老夫人喜甜糯,但亦不喜过分甜腻。至于具体品类,季娘子是行家,可自行斟酌,只需应景、味佳即可。”
季知棠仔细听完,心中已有计较。重阳糕、栗子糕、桂花糕,这三样是鄞县重阳时节最主流常见的糕点,既符合节令,食材也易得(糯米、板栗、桂花皆是江南秋日常见之物),她自然不会另辟蹊径去弄什么标新立异却可能踩雷的玩意。
但如何在常见中做出新意和档次,就是她需要费心思的了。她略一沉吟,便道:“郝管家放心,小女子省得了。您看这样可好?三日后,我做出样品,劳烦您送给老夫人品鉴,若合心意,我们再定下最终数量和款式,届时再商议具体价格。”
郝管事对季知棠这番稳妥的安排很是满意,点头道:“如此甚好。那便三日后我再来叨扰。”双方约定好后,郝管事便告辞离去。
送走贵客,季知棠立刻召集了家里人说了这事。县令家的订单,让何氏又是激动又是紧张,连连嘱咐季知棠一定要做得尽善尽美。季知舟和季知蘅也表示课余会全力帮忙。
季知棠决定主推三样:重阳糕、栗子糕、桂花糕。但在造型上,她打算花些心思。尤其是重阳糕,传统多是方正正的一大块,吃时再用刀切分,既不便携,造型也显普通。
她想到了重阳赏菊的习俗,脑中灵光一现——“菊瓣绕福”!将重阳糕做成单朵菊花的形状!
南宋已有制作花卉纹样的陶模,她立刻画了图样,让季知舟拿去相熟的陶坊加急定制一批八瓣菊花形的陶模。又吩咐姚小星去采购上好的糯米粉、粳米粉、糖腌莲子(充当花蕊)、干桂花、新鲜板栗以及包裹用的洁净油纸。
三日后,样品准时完成。最大的祭祖糕保持了传统的多层夹枣泥果脯的方形制式,但表面用模具压出了精美的寿字纹和云纹。而用于馈赠的小糕,则全然不同。
只见小巧的陶模中,压出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八瓣菊花。每一片“菊瓣”的边缘,季知棠都用手指蘸取极少量熟猪油轻轻抹过,使得蒸熟后瓣形清晰,绝不粘连。瓣心正中,嵌着一颗圆润饱满、去了芯的糖腌莲子,恰似点点金黄花蕊。蒸制好的菊花糕,质地细腻洁白,点缀着金黄花蕊,形态玲珑可爱。
季知棠没有将其切块,而是将每一朵完整的“菊花糕”用裁切好的油纸小心地包裹起来,既干净卫生,又便于手持。她还别出心裁地削制了许多细小的竹签,仿若纤细的“菊枝”,插在糕底,方便拿取,也更添雅趣。
郝管事准时前来,看到这精致巧思、洁净便携的菊花糕,眼中闪过一丝惊艳。他带着样品回府复命。不久后便笑容满面地返回,告知季知棠老夫人对此十分满意,尤其是那菊花糕,深得老夫人和小孙少爷的喜爱,小孙少爷甚至抢着连吃了两朵,直呼好吃,闹着还要。订单正式敲定,郝管家爽快地预付了一半的定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后,我开了一家小食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穿越后,我开了一家小食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