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战友的表哥,那位在火车站一带“有点面子”的魏大哥,办事效率出乎意料的高。就在陈远找他递话的第三天傍晚,消息就传了回来。
魏大哥亲自来了趟“新风服装店”,他没进店,只是在门口跟陈远和林凡低声说了几句。
“话带到了。”魏大哥穿着洗得发白的铁路制服,语气平淡,眼神却透着精明,“‘竹竿’和‘铁蛋’上头的人,是西关的赵老三。我托人跟赵老三喝了杯茶,提了提你们这店,也提了提陈远兄弟是部队下来的,不是没根脚的人。赵老三说,底下人不懂事,瞎胡闹,他已经骂过了。以后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各做各的生意。”
话说的很客气,但林凡和陈远都听出了弦外之音:警告起到了作用,赵老三暂时不会明着纵容手下骚扰了,但“各做各的生意”也意味着竞争依旧,只是手段可能会“文明”一点。
“多谢魏大哥帮忙周旋!”林凡连忙道谢,从口袋里掏出准备好的一包“大前门”香烟塞过去。这是当时的硬通货。
魏大哥推辞了一下,还是接了,揣进兜里:“小事。陈远兄弟的战友就是我的战友。不过,林凡兄弟,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魏大哥请讲。”
“赵老三那人,心眼小,记仇。这次是给我,或者说给我背后人一个面子。但你们生意要是做得太好,挡了他的财路,保不齐他还会想别的歪招。你们自己还得多个心眼。”魏大哥点到为止。
“明白,谢谢魏大哥提醒!我们会小心的。”林凡郑重地点点头。他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平静。
送走魏大哥,林凡和陈远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但心情并不轻松。外部威胁暂时缓解,但根源未除。眼下,必须抓紧这宝贵的喘息时间,尽快壮大自身。
就在这时,苏晚晴带来的关于省歌舞团的好消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不仅是解决歌源瓶颈的钥匙,更可能成为“新风”摆脱低层次竞争、实现品牌飞跃的关键。
林凡立刻召集了苏晚晴和苏明,开了一个核心会议。
“晚晴带来的消息非常关键!”林凡开门见山,“省歌舞团的态度松动,是我们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抓住!但怎么合作,细节很重要。我们必须拿出一个让他们无法拒绝,又符合规定的方案。”
他看向苏晚晴:“晚晴,给王指挥的信,不仅要诚恳,还要体现我们的专业性和价值。我建议,在信里附上一份简单的‘合作设想’。”
林凡拿出纸笔,一边说一边写:
“第一,定位:我们不是商业机构,而是‘热心推广群众文艺的青年音乐爱好者团体’。” 他刻意避开敏感的“个体户”、“商业”字眼。
“第二,内容:我们只申请复制那些已经公开演出过、并获得好评的‘非重点剧目’的选段或歌曲,用于‘内部学习交流’和‘向特定音乐爱好者群体推广’。”
“第三,方式:我们支付‘音响资料复制工本费’和‘版权补偿费’。工本费可以按磁带盘数算,补偿费…我们可以提议一个保底加提成的模式。比如,每复制一盘支付一定金额的固定补偿,如果通过我们推广,后续该剧目或歌曲的正式音像制品销量增加,我们愿意从销售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额外奖励给团里或创作者本人。这样,把我们的利益和歌舞团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苏晚晴和苏明听得眼睛发亮。这个方案既守住了政策的底线,又极具诱惑力,尤其是“销量提成”的设想,在这个年代非常超前,能极大调动歌舞团的积极性。
“第四,承诺:我们保证在所有复制品上清晰标注演出单位、主要演员信息,绝不做任何商业广告,并接受团里的监督。”
林凡写完,放下笔:“总之,我们要让王指挥和歌舞团觉得,和我们合作,名利双收,风险极低,是件对繁荣文艺有好处的事。”
“太好了!林老板,你想得太周到了!”苏晚晴由衷佩服,立刻拿起笔,“我这就按照这个思路,重新起草信件,写得更正式、更具体些!”
“好!苏大哥,”林凡又对苏明说,“你这几天辛苦一下,把我们‘白金系列’里音质最好的几首,特别是那首《晨曦》,再精心处理一下,做到极致。我们要让王指挥他们亲眼看到,不,亲耳听到,我们有能力把他们的作品完美呈现出来!”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苏明摩拳擦掌。
就在林凡团队紧锣密鼓准备“攻关”省歌舞团的同时,街对面的那家磁带店,果然消停了不少。虽然价格依然比“新风”低,但不再有流氓骚扰,也没有新的谣言传出。看来魏大哥的“话”确实起了作用。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竞争依然存在。对面店铺的老板,一个精瘦的中年人,看“新风”的眼神,多了几分阴郁和审视。他似乎在观察,在等待。
林凡并不在意。他的目光已经越过了这条街的低层次竞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他知道,只要拿下省歌舞团的合作,“新风”就将拥有独一无二的、合法的高品质音源,这将是任何模仿者都无法复制的核心优势!届时,价格战将毫无意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