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合的印象里 , 他了知的大乘经是要立志普渡众生 , 视天 下为己任 。 如今精读经典才知道 , 释迦本无二分心 , 更无人 我之分别心 , 无我相 、 人相 、 众生相 、 寿者相种种痴迷 , 无 善恶好坏罪罚等住相成见 ,故能觉悟到众生皆与我同根一身, 皆是全然一念所化生之色界显相。
天堂地狱佛魔喜悲这些二分心是八识以下被宗教学说种下的 “种子 ”, 而这样的种子植根心田后,发了芽就会在 自我意 愿认知里构筑出属于某一宗教的集体意识实相, 因此某宗教的“ 私属 ”地狱天堂就被信徒们利用群体意识在色界中构建 了 出来,形成了某一虚拟亚空间天地,并 自成一界。
欲偿还平复自己的罪责感或欲享受天国之乐的存有,在 自 己 的实相中体验着与 自 己认知相匹配的地狱和天国,是因“ 罪 受苦 ”还是因功德得“福报 ”,其实都还是八识中的私欲显 化——看似上天入地地切换了色界背景的显相界面,但其本 质上还是处于欲色界中。
若能让 自 己的认知从二元二分心的成见中解离出来,步入到 第九识如来藏,那 自然也就没有了所谓的罪与罪人、过错与 恶人, 因为你知道所有在舞台上的角色,都只是在按照剧情 需要演绎着它当呈现的作为。
透过自我反省可以发觉, 当 自 己对他人产生主观判断时,这 一观见与 自 己的观念息息相关,与他人其实无关。不同的“观 点 ”解读出来的所谓论断,是截然不同的, 而 自身做出的任 何判断都与八识有关。到了第九识的境界,如来藏识是不形 成论断的, 因为在全然的同时性中永远都是既是也是的模棱 两可。
第八识阿赖耶识已不再视此生、前生、来生为独立的阶段, 在神魂来看这些都是平行同时存在的 。第九识,一切三界内 的烦恼已不再能左右情绪、 引发现行(现行: 专属名词,现 在的行为方式) , 能在真如法中任运而转。 当然在跳出三界 后会发现,这种成就还只是小乘,之后之上还有更广袤的虚 空法界,达成第九识的 自 己也不过是个小学生而 已。
看到此处 , 人合汗颜:
原以为能打破三界得圆成自性的佛陀是修行的天花板 , 原来 就算达成后也不过是此三界中的毕业生! 就好像乡试里的第 一名 , 之后还有院试—县试—府试—会试—殿试等一道道门槛。
在这一页的末尾 , 大师兄批注道:
何者圆成 自性? 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 自证圣智,所行 真如者,需大慧! 此乃“ 圆成 自性如来藏心 ”。
“如来 ”是梵语:Tath ā gata,音译为多陀阿伽陀 。tatha意 思是“如 ”,agata意思是“来 ”。如,有如、如实 自性;来, 就在此处此地。是在这儿,好像真的就在这儿,但又真的不 在这儿,也确实是不在这儿。这种既是又不是、确实是又确 实不是的多重状态,就是如来藏。
就好像在梦境中,那梦里的主角 自 己确实是在那场景中,可 你知道你确实不在那场景里;你知道梦境里的你不是你,可 你也知道梦境里的你就是你。这种认知就是如来藏。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 , 自己多年来都无法理解呢?
是因为受限于当前角色的认知局限 , 打破这一认知局限后也 就可以开启第九识了 , 成为具有如来智慧的佛陀 。 当成就了佛陀果位后 , 利用第九识俯视角色故有的救世之心 , 会发现 这其实也是一种所执之欲——渴望成为大慈悲的英雄 、 成为 万民瞩目的高位者 , 其实是自我内心价值感空洞需要被填充 时的欲求渴望。
到了第九识后 , 会凄然一笑说: 但凡有相皆虚妄 。 色界与欲 界的这点事 、 自己眼前的那些芸芸众生相 , 原来都是本真假 借神魂来修真时 , 学期内的道具布景啊 , 过往显然是我太当 真了!
此刻人合已经在心里有了一个相当清晰的自我意识进阶境界 次第层次感 , 理解到:
世人以肉身为我 , 士大夫以头脑思想为我 , 智者以心识思绪 为我 , 觉者以内在神魂为我 ,大觉悟者以全然一体意识为我。 自己对自我的认知处于哪个层次 , 就会依据自我意识焦点的不同 , 形成对不同层次得失的悲喜与欲求 。 观察一个人渴望 什么 、 欲求什么 、 在意什么 , 也就基本上能知道此人当前的 思想意识境界在哪个水平上了。
自己在道家的福地洞天里因打破了心识为我的第七认知瓶颈, 所以从宗教集体意识的虚拟亚空间中得以解脱了出来; 之后 因一念之仁 、 舍身取义 , 又从鸯儿神识形成的修罗场里获得 了解脱; 当下自己要重点修习关于自身神魂的第八识功课,努力尽早突破这一层的瓶颈 , 好设法回到那鸯儿所处的泡泡 世界里 , 告诉她三花并蒂莲的真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虚空法界,细雨着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虚空法界,细雨着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