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念桃酱菜”的全国经销商大会刚落幕,苏念桃站在办公楼的窗前,手里捧着一封来自西部山区的信。信是上次带陆向阳体验生活的李老师写的,字里行间满是焦灼:“苏姐,山里的雨季又到了,土坯房教室漏得厉害,孩子们只能挤在墙角上课;好多孩子家远,每天要走两小时山路,遇上暴雨就只能停课……”
信纸末尾附着一张照片:十几个孩子蹲在漏雨的教室里,课本举在头顶挡雨,眼睛却紧紧盯着黑板。苏念桃的指尖摩挲着照片上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心里像被重物压着——上次山区之行,她虽资助了文具和教具,却没能解决最根本的校舍和出行问题。
“苏总,经销商们刚才在会上说,想跟着公司做些公益,既回馈社会,也能让‘念桃’的品牌更有温度。”助手推门进来,递上一份公益意向表,“好多经销商都愿意捐款,还有人想亲自去山区看看。”
助手的话像一颗火星,点燃了苏念桃心里酝酿已久的想法。这些年,企业越做越大,她从一个返乡创业的姑娘,变成了带动数百名农村妇女就业的企业家,可心里始终记着:是时代给了她机会,是乡亲们给了她支持,现在她有能力了,该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什么。
“不是简单捐款,我们要做实事。”苏念桃放下信纸,眼神坚定,“发起‘念桃公益行’,去西部贫困地区捐建希望小学,不仅要盖新校舍,还要捐图书、教具,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难题。”
消息一出,全厂上下都沸腾了。老员工张桂兰特意从家里赶来,塞给苏念桃一个布包:“念桃,这是我和秋菊的一点心意,虽然不多,也是我们的一份力。”布包里是两叠整齐的现金,还有她们亲手绣的桃花图案靠垫,想送给山区的孩子。
年轻员工们更是踊跃,有人主动报名要去山区参与建设,有人整理了家里的书籍捐赠,还有人利用休息时间,把厂里的酱菜礼盒打包,准备带给山区的老师和孩子。陆向阳放学回家,听说要去西部捐建学校,立刻拉着苏念桃的手:“妈,我也要去!我可以给孩子们上课,还能帮他们干活。”
苏念桃看着儿子眼里的光,想起一年前那个沉迷游戏的叛逆少年,如今变得有责任、有爱心,心里满是欣慰:“好,咱们一起去,让你看看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也让你知道,帮助别人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
更让苏念桃意外的是陆沉渊的电话。这位一直默默支持“念桃酱菜”的投资人,听说公益行的计划后,主动提出:“我赞助三辆面包车,每所学校一辆,方便老师通勤和孩子们外出活动。山区路难走,有辆车能少些奔波。”
苏念桃心里暖暖的。陆沉渊向来低调,却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予支持,从最初的资金注入,到后来的市场资源对接,再到如今的公益赞助,他的支持从来都恰到好处,不张扬,却掷地有声。“谢谢你,陆先生,孩子们一定会很开心。”
“应该我谢谢你。”陆沉渊的声音温和而有力量,“你用企业的力量做公益,既温暖了别人,也让品牌更有生命力。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三个月后,“念桃公益行”车队正式出发。三辆装满图书、教具、衣物和酱菜礼盒的货车在前,苏念桃带着二十名员工、陆向阳,还有陆沉渊委托捐赠的三辆面包车紧随其后,一路向西,奔赴千里之外的贫困山区。
车子驶离城市,越往西行,景色越荒凉。平坦的公路变成了崎岖的山路,高楼大厦换成了低矮的土坯房,偶尔能看到穿着破旧衣服的孩子,站在路边好奇地望着车队。陆向阳趴在车窗上,脸上没了往日的嬉笑,眼神里满是震撼:“妈,这里的孩子真的太苦了,他们连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苏念桃摸了摸他的头:“所以我们要尽我们所能,帮他们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知识能改变命运,希望这些学校能成为他们走出大山的阶梯。”
经过三天三夜的奔波,车队终于抵达了第一站——西部某县的柳树村。村子坐落在山坳里,唯一的小学是三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窗户没有玻璃,用塑料布勉强遮挡,操场是一片泥泞的土地,孩子们的书包是用破旧布料缝的,里面装着几页卷边的课本。
村长带着村民和孩子们在村口迎接,看到车队,孩子们兴奋地围了上来,眼里满是好奇和期待。苏念桃走下车,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手和脸上的泥渍,心里酸酸的。她拿出带来的糖果和酱菜礼盒,分给孩子们:“以后,你们就有新学校了,有宽敞的教室,有很多很多书可以读。”
捐建仪式简单而隆重。村民们自发地敲起了锣鼓,孩子们唱起了《感恩的心》,歌声虽不专业,却格外动人。苏念桃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声音哽咽:“孩子们,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希望你们能在新学校里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大山,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也记得回来建设家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