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冬阳,暖得有些吝啬,透过县城集市的帆布棚,在苏念桃的小摊前投下一片细碎的光斑。她的“念桃小吃摊”已经在这儿摆了快两个月,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铺在案台上,上面整齐码着金黄的玉米饼、油亮的酱黄瓜、还有裹着芝麻的糖糕,都是她凌晨三四点就起来忙活的成果。
“念桃,给我来两个玉米饼,再称半斤酱黄瓜!”熟客张大妈笑着掀开帆布帘进来,“你家这酱黄瓜,脆生生的,我家老头子顿顿都得就着吃,少一口都不乐意。”
“好嘞张大妈!”苏念桃手脚麻利地拿起油纸,包了两个热气腾腾的玉米饼,又从陶坛里夹出酱黄瓜,放在秤上称足了分量,“您拿好,刚出锅的玉米饼,还热乎着呢。”
张大妈接过东西,又忍不住念叨:“你这手艺真是没说的,就是可惜了,就这么个小摊。前两天我在西街看见个摊子,卖的酱黄瓜跟你家的长得差不多,也敢卖一个价,我尝了一口,又咸又涩,哪有你家的地道。”
苏念桃心里一动,这种情况她也遇见过两次。有个年轻媳妇总在她摊附近转悠,问东问西,没过几天就支起了摊子,卖的东西跟她这儿大同小异,只是味道差远了。当时她只觉得有点不舒服,却也没太当回事,想着自己的手艺好,客人自然能分辨。
可这会儿听张大妈这么一说,她心里忽然有点发沉。要是以后越来越多人模仿她的摊子,用相似的名字、相似的包装,客人难免会认错,到时候不仅影响生意,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口碑,说不定也会被这些仿冒的坏了。
正琢磨着,集市入口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几个穿着干部服的人走了进来,领头的是街道办的王主任,手里拿着一摞宣传单,挨个儿给摊贩们分发。“大家停一停,跟大家说个好消息!国家刚颁布了《商标法》,明年三月一号就正式实施了!”
摊贩们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王主任,啥是商标法啊?跟我们摆摊的有啥关系?”
王主任笑着解释:“简单说,商标就是你们的招牌!往后啊,你们的摊子、卖的东西,要是起了个名字,能去工商局注册成商标,那这个名字就受法律保护了,别人再想用就得经过你们同意,不然就是侵权,能告他!”
“侵权?还能告人?”有人觉得新鲜,“那注册个商标,就能把自己的招牌护住了?”
“可不是嘛!”王主任举着宣传单,“比如你家卖包子,注册了‘李记包子’的商标,别人就不能再用这名字卖包子了,这就是保护你们的品牌!现在改革开放,做生意的越来越多,有个注册商标,既能让客人记住你们,也能防止别人仿冒,多好的事!”
“品牌”这两个字,像一颗石子投进了苏念桃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她想起张大妈说的仿冒摊子,想起自己辛苦琢磨的配方、起的“念桃”这个名字——从一开始在家做吃食,到后来去集市摆摊,她一直用“念桃”当招牌,客人也都记着“念桃家的吃食”。要是能把“念桃”注册成商标,是不是就再也不用担心别人仿冒了?
王主任还在继续讲解,说注册商标需要准备营业执照、产品样品,还要填申请表,流程不算复杂,但得跑几趟工商局。苏念桃听得格外认真,把每一个步骤都记在心里,手里的宣传单被她攥得紧紧的,指节都泛了白。
收摊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苏念桃推着摊车,脚步比往常轻快了许多。寒风刮在脸上,她却不觉得冷,心里满是兴奋和期待。她隐隐觉得,王主任说的《商标法》,或许是她把生意做得更大的一个机会。以前她只想着把东西做好,能多赚点钱,可现在她明白,光有好手艺还不够,得把自己的招牌护好,才能走得更远。
回到家,苏念桃把摊车收拾好,立刻就想起了陆沉渊。陆沉渊在县城的机械厂上班,认识的人多,见识也广,说不定能帮她打听打听注册商标的具体流程。她找出纸笔,想写封信问问,又觉得有些急事,不如明天一早去县城找他。
第二天,苏念桃起了个大早,把家里的事交代给邻居帮忙照看,揣着仅有的几张零钱,就搭了村里去县城的拖拉机。到机械厂的时候,正好是上班时间,门口来来往往都是穿着工装的工人。她在传达室门口等了一会儿,就看见陆沉渊骑着自行车过来了。
“念桃?你怎么来了?”陆沉渊看见她,有些意外,连忙停下车,“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没出事,我找你有点事想问问。”苏念桃笑着迎上去,把昨天街道办宣传《商标法》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我想把‘念桃’注册成商标,可我不懂流程,也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你能不能帮我打听打听?”
陆沉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倒是消息灵通,还想到了注册商标。这事儿是好事,《商标法》刚颁布,很多人还没这个意识,你早点注册,确实能保护自己的生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八零锦鲤小媳妇:重生后靠灵泉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