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后的长白山腹地,仿佛一夜之间被春风唤醒。积雪悄然消融,露出黑土地的本色,溪流挣脱冰层的束缚,欢快地奔向远方。山坡上,嫩绿的草芽怯生生地探出头,在微风中轻轻颤动。白桦林换上新装,枝头绽出鹅黄色的嫩叶,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营地里的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战士们脱去厚重的棉衣,动作变得轻快了许多。然而每个人的神情却比冬日更加凝重——随着冰雪消融,鬼子的扫荡也会更加频繁。
这天清晨,林晚秋站在指挥部门前,望着远山渐绿的轮廓,心中酝酿着一个大胆的计划。晨风吹动她齐耳的短发,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看什么呢?”陈青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刚刚带队完成晨训,额上还带着汗珠,但目光已经落在林晚秋手中的地图上,“又在谋划什么大事?”
林晚秋转过身,眼中闪着兴奋的光:“青山,你看,冰雪化了,咱们的活动范围可以扩大了。我想带着通讯队,往周边村镇拓展情报点。”
陈青山接过地图,看到上面已经标注了几个村庄的位置,不由得蹙起眉头:“太危险了。鬼子在每个村子都安排了汉奸眼线,你们这样去,等于自投罗网。”
“所以我们得想个稳妥的办法。”林晚秋指着地图上的李家村,“这个村子离我们最近,而且据地下党同志之前的情报,这里的百姓受鬼子欺压最重,应该最容易争取。”
杨靖宇和秦啸岳从指挥部走出来,恰好听到他们的对话。
“晚秋的想法很好。”杨靖宇赞许地点头,“但我们得从长计议。青山担心的有道理,不能贸然行动。”
秦啸岳补充道:“可以先派一个小分队去探探路,摸清情况再行动。”
经过一番讨论,最终决定由林晚秋带领两名通讯队员,扮成走亲访友的姐弟,先去李家村试探情况。陈青山则带一队人在村外接应,一旦有情况随时支援。
三天后,林晚秋和小周、小周十五岁的弟弟小石头,三人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背着布包袱,踏上了去李家村的路。小石头机灵好动,主动请缨同行,说他年纪小,不容易引起怀疑。
春风拂面,带来泥土和青草的清新气息。路边的野花零星开放,点缀在渐绿的草丛中。若不是战争,这该是个多么美好的季节。
“林姐,你看那边。”小周突然压低声音,指着远处土路上扬起的尘土,“好像是鬼子的摩托车队。”
三人迅速躲进路旁的灌木丛,屏息凝神。一队鬼子摩托车轰鸣着从路上驶过,车斗里架着的机枪在阳光下闪着冷光。
等车队远去,林晚秋才松了口气,却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继续走吧,多加小心。”
接近正午时分,三人终于看到了李家村的轮廓。村子不大,约莫三十几户人家,泥坯砌成的房屋低矮破旧,村口的井台边,几个妇女正在打水。看到陌生人走近,她们立刻停止说笑,警惕地打量着来人。
林晚秋鼓起勇气走上前,露出友善的微笑:“大姐,我们是走亲戚的,路过这里想讨碗水喝。”
一个年长些的妇女冷冷地回答:“村里没多余的水,你们去别处吧。”说罢便转身要走。
小石头机灵地跑上前:“大娘,我弟弟脚磨破了,就让我们歇一会吧。”他指着小周确实有些破旧的布鞋,眼中含着恳求。
那位大娘犹豫了一下,终于点点头:“就去井台边歇会吧,喝完水赶紧走。”
林晚秋帮忙打水,借机与大娘搭话:“大娘,村里怎么这么安静?年轻人都下地干活去了?”
大娘叹了口气:“哪还有地可种?鬼子和二鬼子把好地都占了,年轻人不是被抓去修工事,就是躲山里不敢回来。”
正说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跑过来,拉住大娘的衣角:“奶奶,我饿。”
大娘从怀里掏出半个窝头,塞到孩子手里:“快回家去,外面有生人。”
林晚秋看在眼里,心中一阵酸楚。她从包袱里取出两个饼子,递给大娘:“我们带的干粮,给孩子吃吧。”
大娘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但随即又警惕起来:“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
林晚秋环顾四周,压低声音:“大娘,我们是来帮大家的。鬼子要是来扫荡,我们能提前通知大家躲起来。”
大娘盯着林晚秋看了许久,终于叹了口气:“姑娘,不是我们不相信你,是之前有汉奸告密,村里好几个汉子都被鬼子抓走了,我们怕了。”
这时,越来越多的村民围拢过来,个个面带疑虑。一个拄着拐杖的老汉走上前来:“你们说是来帮我们的,拿什么证明?”
林晚秋沉思片刻,从怀中掏出一块刻着“抗”字的木牌:“各位乡亲,您看这个,这是我们抗联的记号。只要您看到有人拿着这个木牌来,就是自己人。我们不会让汉奸伤害大家,还会保护你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怒踏山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怒踏山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