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那场惨剧后,鸦头第一次对王孜,露出近乎赞许的神色。
王孜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激动,他扑通跪下,声音哽咽:
“母亲!孩儿知错了!
以往孩儿只知以暴制暴,任性妄为,让母亲伤心!
从今往后,孩儿定当收敛性情,凡事三思,再不敢让母亲担忧!”
王文见状,亦是老怀安慰,连忙将儿子扶起:“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儿长大了。”
自此,王孜果然如同脱胎换骨。
他虽仍习武强身,但那股暴戾之气日渐消弭,待人接物也变得稳重了许多。
他不再以诛杀异类为能事,遇到精怪作祟,必先查明缘由,分辨善恶。
能驱则驱,能导则导,在当地赢得了“仁勇”之名。
他更是将一身力气用在正途,有时帮乡邻修缮房屋,驱赶猛兽,深受众人敬爱。
鸦头见儿子真正走上了正途,心中最大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
加之王文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陪伴,她心结渐开,脸上重新有了笑容。
身子也一日日地好了起来,恢复了往昔的清丽容颜,只是眉宇间,多了份历经磨难后的沉静与温柔。
岁月静好,平淡如水般流淌。
王孜成年后,王文与鸦头为他聘娶了邻县一位贤淑端庄的官家小姐。
新妇过门后,孝顺公婆,敬重丈夫,持家有道,一家和睦。
又一年,中秋月圆。王家庭院中,桂花飘香,银盘似的明月高悬天际,清辉遍洒。
王文与鸦头并肩坐在院中石凳上,看着儿孙绕膝,欢声笑语不断。
王孜与妻子正忙着布置瓜果月饼,小孙子蹒跚学步,扑到鸦头怀里,咿咿呀呀地叫着“奶奶”。
鸦头将小孙子搂在怀中,感受着那软糯的体温,和纯真的依赖。
抬头望望天上那轮圆满无缺的明月,再看着身边相濡以沫的夫君,已然成熟稳重的儿子,贤惠的儿媳,活泼可爱的孙儿……
她眼中泛起晶莹的泪光,但那泪光中蕴含的,不再是悲伤与绝望,而是满满的、几乎要溢出来的幸福与安宁。
她轻轻握住王文布满薄茧却温暖依旧的手,将头靠在他不再年轻的肩膀上。
王文心领神会,反手与她十指相扣,两人相视一笑,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几十年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仿佛都在这溶溶月色下,化作了相守的静谧与圆满。
世事变幻,命运无常。他们曾被迫分离,饱尝相思之苦;
曾挣扎求生,历经磨难艰辛;也曾因仇恨,几乎撕裂骨肉亲情。
但最终,是王文那份至诚不渝的深情,是鸦头那份坚韧不屈的贞烈,是王孜那份迷途知返的孝义。
共同撑起了这个家,穿透了黑暗,迎来了这轮人月双圆。
此后多年,王家子孙繁衍,家道殷实,成为东昌府有名的积善之家。
王文与鸦头携手白头,安享晚年,无疾而终。
而那段关于书生与狐女荡气回肠的传奇,则在民间口耳相传。
诉说着情之所至,金石为开,纵有万般磨难,真心终能换来月圆人安。
喜欢新聊斋今古异闻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新聊斋今古异闻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