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筏子改的联运通
王静淑立刻让人改良羊皮筏子。夹层用粗布加固,里面铺着油纸防潮,再按急救包的尺寸做了盐晶固定架——将急救包卡在架上,就算筏子颠簸也不会碰撞。“还要防日军检查,”王静淑让人在夹层内壁涂了茶汁,“日军用刺刀捅,茶汁会染在刀上,就说筏子浸过茶汁防蛀。”
偷渡选在农历十五的夜晚,月光虽亮但有云层遮挡。十艘羊皮筏子藏在岸边的芦苇丛里,每艘筏子载两名船工、二十个急救包,王承泽带着五名驼夫护航,每人腰间别着磁石哨和茶粉弹。张老头站在第一艘筏子上,手里拿着根长竹竿:“听我号令,划桨要轻,别弄出声响!”
筏子刚划到河中央,就听到日军巡逻艇的马达声。“趴好别动!”张老头低声喝令,船工们立刻将筏子划到芦苇丛边,用芦苇盖住筏身。巡逻艇的探照灯扫过芦苇丛,张老头故意咳嗽两声,装作在捡柴火——日军在岸上见过他捡柴,没起疑心。
就在巡逻艇要驶过时,一名日军突然用刺刀捅向芦苇丛,正好扎在筏子的夹层上。刀拔出来时,刀身染着淡褐色的茶汁。“八嘎!什么东西?”日军大喊着要跳下来检查。张老头立刻上前:“长官,是我的羊皮筏子,浸过茶汁防蛀,这是茶汁!”他掀开筏子,露出表面的茶汁痕迹,日军果然信了。
巡逻艇驶远后,筏子立刻划向对岸。接应的八路军战士举着盐晶灯,看到筏子上的双驼纹标记,立刻迎上来。“可算到了!”战士们接过急救包,劈开一块检查,里面的西药完好无损。王承泽看着黄河对岸的灯火,松了口气——晋商的转运线,终于打通了水陆联运。
五、网络稳的新局开
水陆联运成功后,3号线成了最繁忙的转运通道。张老头带着二十名船工组成“夜渡队”,每晚能运两千个急救包;王承泽的驼队则在岸边接应,将急救包从保德运到渡口,形成“驼队转筏子”的流水线。日军虽怀疑却抓不到证据,巡逻艇的检查也越来越松。
三个月后,三条夜驼路线共转运急救包七千五百个,超额完成延安每月两千个的需求。陈庚送来的感谢信里,夹着一张黄河渡口的照片,照片上的羊皮筏子插着“双驼纹+五角星”的幌子,岸边的驼队正卸着急救包。“晋商的水陆联运,是抗战的‘生命线’!”信上用茶汁写着。
王静淑将照片贴在溶洞茶坊的盐晶墙上,旁边是三条路线的地图,每个信号点都用红笔涂满。“从陆地驼队到水陆联运,咱们的转运网络越来越稳了,”她在总结会上说,“下一步,要在黄河对岸设个临时茶坊,直接将急救包装筏子,不用再绕路。”
栓柱现在已经能独立带队走2号线了。他带着驼队走到河边的信号点,用磁石笔找到埋在石头下的茶砖,砖面“石”字清晰可见。“走,去渡口!”他吹起磁石哨的长音,驼队顺着河边疾驰,远处黄河上的羊皮筏子传来隐约的划桨声,与驼铃遥相呼应。
深夜的黄河渡口,张老头的筏子正要出发。筏底的夹层里,急救包被盐晶架固定得稳稳的,茶汁涂的内壁在月光下泛着淡褐色。王承泽站在岸边,举着磁石哨吹了声长音——这是“一路平安”的信号。筏子驶离岸边,融入黄河的夜色中,带着晋商的茶香与信义,驶向对岸的烽火与希望。
喜欢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晋商风云:蒲州王氏传奇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