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到“黑烟囱”旁,苏青差点惊掉下巴:一只巨型章鱼正用它的八条触手,抱着她的机器人“修”得认真。一条触手拿着她掉在海里的螺丝刀,一条触手固定着螺旋桨,还有两条触手,居然在给机器人的电路接线——虽然接反了两根,但架势十足。
“它说……你的机器‘跑不动了,好可怜’。”林小满翻译着,章鱼听见声音,抬起头,用一条触手指了指机器人的推进器,又指了指自己的触手——像是在说“我能修好”。苏青忍着笑,递过去一个新的螺旋桨,章鱼接过来,居然用触手拧上了螺丝,动作比她还熟练。
折腾了两个小时,机器人居然真的被章鱼修好了——虽然推进器有点歪,飞起来像个醉汉,但确实能动了。章鱼看着自己的“成果”,得意地用触手拍了拍机器人,又指了指苏青的工具包,像是在要“报酬”。苏青哭笑不得,把自己带的小鱼干递给它,章鱼接过来,八条触手各抓一条,美滋滋地吃了起来。
“以后修机器,不用找我了,找章鱼师傅就行。”苏青回到观测站,把机器人的“维修记录”贴在墙上,旁边画了一条章鱼,备注:“技术顾问,报酬:小鱼干10条/次”。从那以后,妙探组的机器坏了,第一件事就是往海里扔几条小鱼干——不出十分钟,章鱼师傅就会带着它的“工具触手”赶来。
第257集:“挑食”的海藻
妙探组最近在研究“抗污染海藻”——这种海藻能吸收海水中的重金属,可培育了半个月,海藻不仅没长,反而发黄枯萎了。“不可能啊,我配方没错啊!”苏青对着培养皿叹气,林小满凑过去,突然笑了:“它们说‘这水不好喝,有怪味’!”
原来,苏青用的是实验室的蒸馏水,可海藻们不喜欢——它们习惯了海水中的矿物质,觉得蒸馏水“太淡了”。林小满提议,用附近海域的海水试试,苏青半信半疑,换了海水后,海藻果然开始变绿,第二天就长了一截。
可没过几天,海藻又蔫了。“这次又怎么了?”苏青抓狂,林小满趴在培养皿旁,听了半天,笑得直拍桌子:“它们说‘天天喝一样的水,腻了!要加点‘甜的’!’”所谓的“甜的”,居然是附近红树林里的花蜜——每年这个时候,红树开花,花蜜会掉进海里,海藻们早就习惯了这个味道。
苏青没办法,只好带着林小满去红树林采花蜜。两人刚采了半瓶,就被一群蜜蜂“围攻”——原来这些蜜蜂是红树林的“守护者”,不允许人类随便采蜜。“它们说‘要换!用小鱼干换花蜜!’”林小满翻译着,苏青只好又跑回观测站,拿了几条小鱼干,放在蜂巢旁——蜜蜂们果然不追了,还“送”了它们一小团花蜜。
当花蜜加到培养皿里,海藻们立刻精神了,叶子变得绿油油的,还发出了淡淡的荧光。“原来这海藻是‘小吃货’,还得换着口味喂。”沈星看着长势喜人的海藻,笑着说。苏青则在配方表上备注:“每日需添加红树林花蜜0.5ml,若海藻发黄,需检查是否‘挑食’。”
第258集:“迷路”的海星
观测站附近的“海星滩”,最近出了个怪事:所有海星都集体往沙滩上爬,不管怎么把它们送回海里,第二天又会爬上来,像是在“集体迷路”。
“是不是海水温度太高了?”苏青测了水温,正常;“是不是沙滩上有什么吸引它们?”沈星挖了挖沙子,只有贝壳和石子。林小满蹲在海星群里,耳麦里传来一片混乱的声音:“左边!左边是海!”“不对!右边才是!”“我晕了,哪个是东啊?”
原来,这些海星是“路痴”——前几天的台风把沙滩的地形变了,它们熟悉的“导航标志”(一块大礁石)被吹走了,所以找不到海了。“你们平时怎么认路的?”林小满问,一只海星的声音怯生生的:“看天上的星星……可这几天总下雨,星星不出来。”
苏青灵机一动,用3D打印了一块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假礁石”,放在沙滩上;林小满则教海星们,用沙滩上的贝壳摆“箭头”,指向大海。当天晚上,雨停了,星星出来了,海星们看着“假礁石”,又跟着贝壳箭头,终于慢悠悠地爬回了海里。
可第二天早上,妙探组又在沙滩上看见海星——这次它们不是迷路,而是抱着一堆贝壳,放在“假礁石”旁。“它们说……谢谢你的‘新礁石’,这是礼物!”林小满翻译着,苏青看着那堆贝壳,突然笑了:“这些‘路痴’,还挺有礼貌。”从此,“海星滩”多了个新景点——一块3D打印的假礁石,旁边总堆着海星们送的贝壳,活像个小小的“感恩台”。
第259集:“抢镜”的海鸟
“这鸟是不是故意的?”苏青把高清摄像机对准一群银闪闪的金枪鱼——它们正排着整齐的队列,在海面上划出银色弧线,是纪录片里最关键的“海洋迁徙”镜头。可她刚按下录制键,一道白影“嗖”地从镜头前掠过,嘴里叼的小鱼甩了摄像机镜头一身水,画面瞬间糊成一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太平洋底来的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太平洋底来的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