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寒看着眼前的画面,心里暖暖的——共生教育,不是讲大道理,而是让孩子们亲手触摸五色光,亲手和鱿鱼族交流,亲手感受治愈之光的温暖,让这些温暖的记忆,成为他们成长的一部分。她在计划笔记上写道:“最好的小老师,是用心分享的族人;最好的课堂,是充满欢笑与好奇的地方。共生教育计划,会一直走下去,让更多的孩子,成为海洋的守护者。”
第144集:陆时衍的“共生能量环保计划”与“鱿鱼味能量垃圾桶”的搞笑发明
陆时衍在整理全球海洋数据时发现,虽然海洋净化率达到了100%,但人类产生的“陆地垃圾”,还是会偶尔流入海洋,影响沿海的生态环境。他决定启动“共生能量环保计划”——用五色能量,研发“环保设备”,比如“能量垃圾桶”“能量净化袋”,让垃圾在产生时,就能被初步处理,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计划的第一个发明,是“鱿鱼味能量垃圾桶”——陆时衍发现,苏晓晓的鱿鱼串香味,能吸引流浪动物和小朋友,于是决定做一个“会释放鱿鱼味、能自动分类垃圾的垃圾桶”:垃圾桶呈圆柱形,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三个桶,按对称分布;桶盖内侧装着微型五色能量水晶,能释放淡淡的鱿鱼味,吸引人们主动扔垃圾;桶内装着“能量分类器”,能通过能量感应,自动识别垃圾类型,把扔错的垃圾,转到正确的桶里;桶身外侧,苏晓晓硬加了个“鱿鱼味奖励灯”,扔对垃圾,灯就会闪红光,像鱿小的笑容。
垃圾桶试用当天,陆时衍把它放在小镇的广场上——桶盖一打开,淡淡的鱿鱼味飘了出去,小朋友们立刻围了过来,有的拿着废纸,有的拿着塑料瓶,都想试试“会发光的垃圾桶”。一个小男孩扔了一张废纸,能量分类器识别后,“可回收”桶的灯闪了闪,鱿鱼味奖励灯也闪了红光,小男孩兴奋地喊:“妈妈,我扔对了!它在对我笑!”
可没过多久,垃圾桶就出了搞笑故障——一只流浪猫,被鱿鱼味吸引,钻进了垃圾桶的“厨余”桶里,能量分类器以为是“大型厨余垃圾”,试图把它转到“不可回收”桶,猫吓得“喵喵”叫,苏晓晓赶紧把猫抱出来,对着垃圾桶说:“你这桶,怎么连猫和垃圾都分不清?” 陆时衍检查后发现,是能量分类器的“生物识别功能”没调好,把活物也当成了垃圾:“我就说不能加这么多功能!先把生物识别关了,专注分类垃圾!”
苏晓晓却不放弃,在垃圾桶上贴了张“温馨提示”:“鱿鱼味虽香,请勿钻进桶里;流浪猫朋友们,想吃鱿鱼串,请到苏晓晓鱿鱼摊,免费供应!” 她还在垃圾桶旁,放了一个“流浪猫投喂点”,每天放一些鱿鱼味饼干,流浪猫们再也不钻垃圾桶了,反而成了“垃圾桶守护者”,坐在旁边,看着小朋友们扔垃圾。
改良后的垃圾桶,成了小镇的“环保明星”——垃圾回收率提升了30%,沿海的垃圾流入量减少了20%,其他联盟分部,也纷纷要求陆时衍做同款垃圾桶。陆时衍看着热闹的广场,又看了看旁边吃饼干的流浪猫,无奈地笑了——他在垃圾桶的说明书上,偷偷加了一行字:“最佳使用方式:配合鱿鱼味饼干投喂点,效果更佳。” 原来,环保的最好方式,不是冰冷的设备,而是像共生能量一样,用温暖的方式,引导大家主动参与,让扔垃圾,也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第145集:“共生能量邮局”开业与“鱿鱼味信件”的搞笑传递
周年庆后,联盟成员们发现一个小麻烦——五大洋的族群相隔太远,传递消息全靠科考船或鱼朋友帮忙,不仅慢,还容易丢。林知寒灵机一动:“不如开一家‘共生能量邮局’,用五色共生能量做‘能量邮差’,传递信件和小礼物,既快又安全!”
邮局的选址在研究所一楼,陆时衍帮忙设计了“对称能量邮局”——左边是“信件收发区”,柜台按五色光对称划分,对应五大族群;中间是“能量传输区”,装着微型五色能量水晶阵,能将信件转化为能量信号,瞬间传送到目的地;右边是“礼物包装区”,苏晓晓硬加了个“鱿鱼味包装角”,能用鱿鱼味包装纸和冰晶盐丝带包装礼物。
邮局的“能量邮差”很特别——是陆时衍研发的“迷你能量鱿鱼”,外形像小鱿鱼,体内装着能量芯片,能接收和传递能量信号,还能把能量信号还原成信件或礼物。苏晓晓觉得不够有趣,给每个能量鱿鱼都喷了鱿鱼味香水,说“这样邮差也有鱿鱼味,和我们更亲”。
开业当天,邮局就挤满了“寄信人”——淡蓝鱼鳞族的族人要给南极冰鳞族寄“治愈之光明信片”,上面画着淡蓝珊瑚城的风景;发光鱼鳞族的小朋友要给鱿鱼族寄“七彩画”,画着自己和鱿小玩耍的画面;小镇的老奶奶要给国外加盟商寄“鱿鱼味饼干配方”,说要让全世界都尝到她的手艺;最搞笑的是鱿小,它用触手沾着深海墨汁,写了一封“鱿鱼语信件”,要寄给南极的企鹅朋友,信里还夹了半串没吃完的能量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太平洋底来的人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太平洋底来的人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