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蒋师仁的声音发颤,认出皮料上的疤痕。那是副使李义当年在长安酒肆与人争执时被划伤的,位置恰在后背肩胛骨处。去年使团遇袭时,李义的尸体始终没找到,原来竟是被掳到了这里!
人皮上的旧伤早已结痂,新添的墨迹却还泛着湿意,用朱砂标着密密麻麻的记号:羊同部落骑兵五千驻于岗巴雪山,象雄部落弓箭手三千守在通天河谷,苏毗部落的牦牛阵布在逻些城东……正是各部落的兵力部署图!
王玄策俯身细看,发现墨迹旁还绣着几针——是用细麻线缝上去的,针脚细密,显然出自女子之手。他忽然想起文成公主入藏时带的绣娘,莫非李义这些年,是靠着这门手艺才在吐蕃活了下来?
“副使他……”蒋师仁的声音哽咽,指尖抚过人皮上的字迹,那些墨迹仿佛还带着体温,“他还活着?”
张十二别过头,声音沉重:“上月李副使想把这地图送出去,被羊同大相发现,活活剥了皮……他临终前攥着这块皮,说一定要交到王正使手上,说这是兄弟们最后的指望。”
帐内的空气瞬间凝固,唯有火塘里的柴薪噼啪作响。蒋师仁猛地将人皮按在陌刀上,刀身的“百炼”铭文突然亮起红光,与人皮上的朱砂印记相呼应。这时,王玄策怀中的铜佛残核突然飞出,化作点点金光,渗入人皮的每一寸肌理。
奇迹在此时发生——人皮上的墨迹竟如活过来般流动起来,朱砂标记顺着血管般的纹路游走,最终在皮料中央汇成几行娟秀的字迹。那字体纤细柔美,带着江南水乡的温婉,正是文成公主最擅长的簪花小楷:“兵聚之时,骨笛为证”。
“是公主的笔迹!”张十二失声惊呼,“当年我护送公主入藏,她常给长安写信,用的就是这种字体!”
王玄策盯着那行字,忽然明白过来。文成公主虽远嫁吐蕃,却始终心系大唐,怕是早已察觉羊同部落勾结天竺的阴谋,暗中联络了张十二、李义这些潜伏的唐军旧部,只待一个时机便能举事。而这骨笛,便是他们约定的信物。
蒋师仁的陌刀突然剧烈震颤,刀柄处弹出的暗格中,滚出半枚虎符——与方才血鹰羽毛化作的碎片严丝合缝。他将两截虎符拼在一起,“调兵”二字完整显现,符身刻着的祥云纹突然亮起,与帐中士兵眉心的印记遥相呼应。
“原来如此……”王玄策握紧手中的鹰笛,骨笛上的血纹在火光中流转,“李副使以命换图,张旅帅潜伏十年,公主暗中布局,都是在等这一刻。”
帐外突然传来震天的喊杀声,是其他部落闻讯赶来支援。张十二猛地站起身,撕开吐蕃皮甲的动作干脆利落:“王正使,下令吧!陇右军旧部听候调遣,哪怕只剩最后一人,也要跟着您杀回天竺,为兄弟们报仇!”
帐中士兵纷纷拔刀,刀光映着他们眉心的虎符印记,如同一支蓄势待发的利箭。蒋师仁将拼合的虎符高举过顶,人皮地图在他手中化作一道红光,融入每个士兵的甲胄——那些兵力部署已深深烙进他们的记忆,化作复仇的路标。
王玄策举起鹰笛,骨笛在火光中泛着温润的光。他知道,“兵聚之时”已到,而这骨笛,便是刺破黑暗的第一缕光。笛声再次响起时,不再是哀鸣,而是冲锋的号角,穿透营帐,穿透雪山,朝着那些隐藏在雪域深处的唐军旧部,朝着天竺的方向,久久回荡。
雪还在下,却仿佛不再寒冷。因为有无数颗滚烫的心,正随着这笛声,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
第三节:铜钱聚魂
山谷里的风骤然变了方向,原本向西的气流猛地回旋,卷起地上的雪沫子,打在人脸颊上如刀割。王玄策刚将骨笛横在唇边,就听见头顶传来“嗡”的一声——山巅那三百具唐军尸骸口中的半枚铜钱,竟齐齐挣脱冻僵的牙关,化作一道金色的洪流,朝着营帐上空飞射而来。
“这是……”蒋师仁举刀护住王玄策,陌刀的寒光劈开迎面而来的钱雨。那些铜钱在空中翻转,边缘的“开元通宝”四字泛着血光,竟自发组成了个巨大的八卦阵型,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方位各有一枚铜钱悬空,其余二百九十二枚则绕着八卦飞速旋转,带起的气流让帐顶的毡布都猎猎作响。
张十二突然跪倒在地,指着八卦阵中央:“是当年护送的犒赏钱!每枚铜钱都刻着编号,我记得第三排左数第七枚,是我亲手发给新兵蛋子赵小五的,他说要攒着给老娘买匹好布……”他话音哽咽,那些铜钱在空中微微震颤,仿佛在回应他的话。
王玄策的断足突然传来剧痛。去年在天竺逃亡时,他为躲避追兵,从悬崖摔落,右腿被巨石压断,虽经吐蕃医者接骨,却落下终身残疾,此刻伤口处的绷带突然渗出鲜血,染红了雪地。他低头去看,只见骨缝里竟爬出七条金线,细如发丝,却坚硬如钢,顺着他的裤管蜿蜒而上,最终缠向空中的八卦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铁血使节:一人灭一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