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睿这话出口,殿内静了片刻。
房玄龄抬眼看向他,目光里带着几分赞许——这年轻人不仅有巧思,更懂进退,知道什么该拿,什么该放。
李世民握着猕猴桃的手指顿了顿,忽然笑了:“你倒是把话说得敞亮。也罢,就依你,但是朕也不能亏待你,关内总坊三成利润归你调度,朕也知道你不爱财就不多啰嗦了。其余各道分坊的收益,尽数入国库。”
“臣明白。”陈睿答道。
房玄龄抚须道:“如此安排,妥当得很。老夫再添一句,各道分坊的管事,最好从长安总坊里抽调老人,既能保证工艺不泄露,又能带着地方工匠尽快上手——毕竟分坊多在边地,离长安远,更要慎之又慎。”
“玄龄说的是。”李世民道,“分坊的选址也得讲究,北疆的分坊靠近草原,方便与部族贸易;岭南的分坊挨着果林,便于收野果。”
他走到案前,提笔在舆图上圈出十几个点,朱砂痕迹在泛黄的绢布上格外醒目:“这些地方,都是你将来要去的。不过眼下,先把长安这三个坊立起来,做出样子给天下人看——让他们知道,跟着朝廷干,既能得实惠,又能有奔头。”
陈睿接过舆图,指尖抚过那些朱砂圈点,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沉了些,但心里却亮堂得很。
这酒坊看似是酿酒的地方,实则是连接民生与边疆的纽带,都藏着大唐的安稳。
“臣这就回去拟章程,三日内给陛下和房相公过目。”
“去吧。”李世民挥挥手,忽然又想起一事,“对了,果酿坊教百姓酿酒,得编本通俗易懂的册子,把发酵的法子、兑水的比例、什么时候该出酒,都写清楚,最好再配些图画,让不识字的老农也能看明白。”
“臣记下了。”
回到怀德坊。
陈东说自己的纺车做好了,请陈睿看看。
陈东蹲在地上,摆弄着脚踏板。
见陈睿进来,他忙放下手里的事情,手在围腰上蹭了蹭:“郎君,您看这纺车怎么用?”
“你这纺车做得好,光做样品太可惜了。”陈睿指着那架三锭纺车,“我想让你把这手艺传开,让更多人能用上。”
陈东愣了愣:“咋传?”
“你去找张家木工坊的王木匠。”陈睿道,“他家坊里匠人多、木料足,你把纺车的图纸给他,教他们怎么做。做成之后,让张伯父的铺子帮忙售卖,就按你四成、张家六成的分成算——你出技术,他们出人力物料,公平得很。”
“四成?”陈东眼睛瞪得溜圆,连连摆手,“太多了!俺就做了个样子,哪能拿这么多?两成就够了,不,一成……”
他搓着衣角,脸涨得通红:“郎君,要不是您给俺指点,俺哪想得出三锭的法子?这钱,俺不能多拿,该给您分大半……”
陈睿看着他局促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我要你的钱做什么?这纺车是你一点点打磨出来的,三个线锭这些巧思都是你自己琢磨的,该得的利,就得拿着。”
他拍了拍陈东的肩膀:“你想想,拿着这四成利,能买更多精巧的工具,更合用的材料,还能自己攒点钱,将来开个工坊,再娶个贤惠的媳妇儿,岂不是好事?”
陈东红脸低下头,手指抠着木头的纹路,喉结动了动:“可……可没有您,就没有这纺车……”
“我不过是指了个方向,路是你自己走出来的。”
陈睿语气沉了沉,“陈东,手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你有这本事,就该凭着本事挣钱,挺直腰杆做人。这次你拿着,不是为了我,是为了你自己——让你知道,用心琢磨手艺,能换来好日子。”
他顿了顿,又道:“往后你要是再有新想法,我还能给你出主意、画图纸,但眼下这纺车的功劳,全是你的。拿着这四成利,好好干,将来做出更精巧的物件,不负你这灵巧的心思。”
陈东抬起头,眼里闪着水光,忽然“咚”地跪在地上,对着陈睿磕了个响头:“郎君,您不光教俺手艺,还教俺咋做人……俺……俺这辈子都跟着您干!”
“起来吧。”陈睿把他拉起来,“快去寻王木匠,再晚了,木料都被别人抢去了。记住,教他们做的时候,得盯着点质量,轮盘要圆,锭子要直,可不能砸了你的招牌。”
“哎!”陈东用力点头,抹了把脸,转身就往外跑,跑了两步又回头,“郎君,俺要是再做出新物件,一定先给您看!”
看着他飞跑的背影,陈睿嘴角泛起笑意。
这后生踏实、心细,又肯琢磨,假以时日,说不定真能成个厉害的专业技术人才。
他转身出了工坊,刚走到院里,就见惠婶领着七八个妇人过来,个个手里拿着麻线,眼里满是好奇。
“郎君,她们都想学学那新纺车!”惠婶笑得眉眼弯弯,“要是能一天纺三斤纱,冬天就不用让娃光着脚了,多的还能拿去布庄售卖。”
陈睿指着院子里的纺车:“你们轮流试试,不难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