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们立刻围了上去,你推我搡地想先试。一个抱着娃的年轻媳妇踩着踏杆,轮盘转起来时,她吓得差点松手,惹得众人一阵笑。
不多时,陈东领着王木匠来了。王木匠是个精瘦的老头,戴着老花镜,拿起纺车翻来覆去地看,手指敲了敲轮盘,又掂了掂锭子,不住点头:“好物件!这轮轴的活儿,得是巧匠才做得出来。”
“王师傅,就按这样子做,越多越好。”陈睿道,“用料得实在,价钱嘛,让张伯父定,别太贵,得让农户买得起。”
王木匠眯着眼笑:“放心,老规矩,物美价廉。陈东小师傅,可得好好教教俺们的匠人。”
陈东挺起胸膛,声音亮堂了不少:“王师傅放心,俺这就教!”
看着两人凑在一起研究纺车,陈睿转身回了屋。
桌上的酒坊章程才写了个开头,他却不急着动笔了。
纺车这事,得报到百工学堂去,树立一个典型出来。
陈睿坐在案前,指尖敲了敲那页刚写了个开头的酒坊章程,最终还是将它推到一旁,另取了张素笺。
百工学堂是工匠的技术人才培育基地,专为收录巧思、培育匠人而设,陈东这个学员的三锭纺车,恰是送到那里的最好“投名状”。
他提笔蘸墨,笔尖在纸上流畅游走:“呈百工学堂:西市巧木坊匠人陈东,观单锭纺车效率微薄,遂潜心钻研数月,改单锭为三锭,以脚踏驱动轮轴,联动三锭同步运转。经试纺,单人日产纱量可达三斤,较旧法倍增其效,且纱线匀实,省工省力……”
写到此处,陈睿稍作停顿,特意添了句:“此纺车构造简而精巧,轮轴嵌铁片以减摩擦,锭座箍铁圈以固其形,皆为陈东自行琢磨之妙法,非依古法而成。”
放下笔,他看着字里行间跃动的巧思,忽然觉得这纸比酒坊章程更有分量。
如今匠人多是守着祖传手艺的老匠人,讲究“祖宗之法不可变”,陈东这后生凭着一股子钻劲造出三锭纺车,正好给学堂里的匠人提个醒——革新并非难事,用心琢磨,寻常工匠也能闯出条新路。
“刘伯。”陈睿扬声唤道。
刘伯从门外探进头来:“郎君,啥事?”
“把这个送到将作监,交给阎立本少监。”陈睿将素笺折好递过去,“就说怀德坊有新制纺车,恳请学堂收录研习,也让里头的学员瞧瞧,学堂的学员有这等巧思。”
刘伯接过素笺,瞅了两眼笑起来:“陈东这小子可要出名了!往后提起三锭纺车,谁都得说声‘陈东造’!”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陈睿点头,“让学堂里的人看看,肯钻研、敢创新,就能被看重。也让陈东知道,他的手艺能进得了将作监的眼。”
刘磊揣着素笺快步去了。
陈睿重新拿起笔,目光落在酒坊章程上,心里却盘算着纺车的事。
百工学堂刚立,正缺些能鼓舞人心的新物件,陈东这纺车来得正是时候——既实用,又能显露出匠人“敢变”的劲头,比那些死守旧法的老物件更有教益。
没过多久,院里传来陈东的大嗓门,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郎君!王木匠说先做五十架!这是定金!”
陈睿走出屋,见陈东捧着个沉甸甸的布包,打开来,里面是二十贯的银饼子。这后生脸涨得通红,手都在抖,显然是头回见这么多钱。
“收好了。”陈睿笑道,“这是你凭手艺挣的,花着也硬气。”
“俺……俺想买些好铁料和木料。”陈东挠着头,眼里的光比铜钱还亮。
“该花就花。”陈睿拍了拍他的肩膀,“手艺越好,挣得越多,日子自然越过越宽绰。”
正说着,惠婶领着那几个学纺车的妇人过来,为首的张嫂子手里捧着一小捆麻线,白得匀净,摸着紧实。“郎君您瞧!这是俺们方才纺的,才一个时辰就纺了这么多,比先前一天纺的还好!”
陈东凑过去捻了捻,忍不住咋舌:“这线纺得比俺还匀!张嫂子,您这手艺真不赖!”
张嫂子红着脸笑:“哪是俺手艺好?是这纺车巧!踩着不费劲,三个锭子转得稳当,就是俺这笨手也能出好活。”
酉时,刘伯从将作监回来,进门就嚷:“郎君!阎少监说这纺车太好了!要亲自来怀德坊瞧瞧,还说要陈东准备准备,给那些学员讲讲咋琢磨出这三锭的法子!”
陈东正在打磨新的锭子,闻言手里的凿子“当啷”掉在地上,抬头看向陈睿,眼里满是不敢信:“俺……俺去学堂讲课?”
“咋不能去?”陈睿道,“你的法子能让更多人省力挣钱,就是最好的课。”
陈东攥紧拳头,指节都泛了白,忽然又郑重弯腰一揖:“郎君,俺一定继续好好专研技艺!”
“起来吧。”陈睿把他拉起来,“这都是你自己挣的。明日阎少监来了,好好讲你的琢磨过程,让他也听听,新想法不是凭空来的,是一刀一凿磨出来的。”
陈东用力点头,眼里闪着光,转身就去调试纺车去了,不能给郎君丢人。
陈睿点点头,百工学堂要树典型,树的何尝不是这种“肯钻、敢变”的劲头?
喜欢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