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记者的吉普车卷起一阵尘土,消失在厂区外的土路尽头。他带走的,不仅仅是几瓶“万家香”的辣酱样品,更是全厂上下几百号人沉甸甸的希望。会议室里,气氛前所未有地热烈,工人们围在李秀兰、赵大海等人身边,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兴奋和对未来的憧憬。
“太好了!有何记者帮我们说话,看那个姓吴的还敢嚣张!”
“就是!咱们的辣酱连省里的记者都说好!”
“嫂子,这下咱们是不是就算挺过去了?”
李秀兰看着一张张期盼的脸,心中虽然也鼓荡着暖流,但眼底深处却保留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忧虑。她比这些单纯的工人们想得更深。吴老板在本地经营多年,关系盘根错节,手段阴狠,绝不会因为一个省台记者的介入就轻易放手。何记者的报道从制作到播出需要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足以发生很多事情。
“大家别高兴得太早。”李秀兰抬了抬手,压下喧哗,声音清晰而冷静,“检查组只是暂时退了,吴老板也绝不会善罢甘休。在何记者的报道出来之前,我们更不能有丝毫松懈!质量要抓得更紧,生产要更加规范,绝不能再给任何人留下把柄!”
她看向赵大海:“大海,厂区安保不能松,尤其是晚上,多安排人手巡逻。”
又看向张芸:“张会计,流动资金还是要精打细算,想办法再撑一段时间。”
最后看向孙工程师:“孙工,生产线就拜托您了,尤其是那台灌装机,一定要保持最佳状态。”
众人见李秀兰如此清醒,也都收敛了笑容,纷纷点头称是,各自散去忙碌。
然而,就在“万家香”内部紧绷着弦,严阵以待之时,来自吴老板的“暗箭”,已经悄无声息地离弦。
滨城一家装修气派的饭店包间里,吴老板正端着酒杯,对面坐着的是区广播站站长,姓郑,一个面色红润、眼神精明的中年男人。
“郑站长,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吴老板将一个厚厚的信封推了过去,脸上堆着热情的笑容,“主要是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们这些个体户的关照。”
郑站长眼角瞥了那信封的厚度,脸上笑容更盛,假意推辞了一下便收了起来:“吴老板太客气了,都是为人民服务嘛。你们搞活了经济,我们宣传战线自然要支持。”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吴老板状似无意地叹了口气:“唉,现在这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有些企业啊,本事不大,口气不小,动不动就搬弄是非,还想借着省里的关系压人一头。”
郑站长是个人精,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哦?吴老板说的是……?”
“还能有谁?就那个‘万家香’呗。”吴老板放下酒杯,语气带着不满,“自己经营不善,出了问题,不想着怎么整改,倒先去省里告状,找了个记者来。这不是给我们滨城的民营企业形象抹黑吗?”
他凑近一些,压低声音:“郑站长,您是咱们本地宣传口的喉舌,可得把握住方向啊。不能让某些人为了私利,坏了咱们整个滨城改革发展的名声。省台的报道……万一有什么偏颇,咱们本地媒体,是不是也该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正视听?”
郑站长眯着眼睛,慢慢咂摸着酒,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收了钱,自然要办事。而且,打压一个没什么背景的“万家香”,讨好实力雄厚的吴老板,对他而言是笔划算的买卖。
“吴老板放心,”郑站长拍了拍胸脯,“我们广播站,肯定立足本地,服务本地。对于某些不实传言,我们自然会进行核实,并做出客观、公正的报道。”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场针对“万家香”和何记者的舆论反击战,已经在暗地里部署开来。
接下来的两天,“万家香”厂区内部,似乎一切都走上了正轨。生产线全力运转,工人们干劲十足,连那台老旧的灌装机都保持着令人称奇的稳定。
但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财务室里,张芸在对账时,发现了一笔之前几乎被遗忘的小额应收款,对方是一家早已停业的小卖部。她本来没抱希望,试着打了个电话过去,没想到接电话的是原店主的儿子,听说“万家香”还在坚持,很是感慨,竟然主动表示第二天就来结清这笔欠款。虽然钱不多,但在资金极度紧张的当下,无异于雪中送炭。张芸觉得,自己的运气似乎变好了一点。
车间里,一个年轻学徒在操作一台切片机时走了神,差点酿成事故。就在千钧一发之际,那机器仿佛自己卡顿了一下,给了旁边老师傅反应时间,一把将他拉开,避免了一场惨剧。事后检查机器,却又一切正常。老师傅直呼“祖宗保佑”,只有孙工程师看着那机器,眉头微蹙,若有所思。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李秀兰身上。
夜里,她独自在办公室核算着越来越捉襟见肘的流动资金,思考着如何才能撑到报道播出。焦虑和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她淹没。就在她揉着发痛的太阳穴,几乎要放弃时,胸口那枚银锁再次传来熟悉的温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逆袭:黄金1988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逆袭:黄金1988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