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里的檀香燃得慢悠悠,一缕缕淡青色的烟丝在灯光下盘旋上升,最终消散在梁木之间。苏老爷端坐在红木太师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椅扶手上的雕花,眼神冷得像深秋的井水,直直落在马小丑身上。他没有再端茶杯,只是微微蹙着眉,等待马小丑的回答——这等待带着一种上位者的从容,也藏着商人特有的审慎,仿佛在掂量眼前这个人,以及他背后那座危城的价值。
马小丑站在客厅中央,青石板铺就的地面冰凉刺骨,透过单薄的粗布鞋底渗上来,让他打了个不易察觉的寒颤。他知道,苏老爷的冷淡不是无的放矢。乱世之中,乡绅富户最忌讳的就是卷入军阀纷争,孙大炮势大,临城危在旦夕,苏老爷此刻闭门不出,本就是最稳妥的自保之道。自己深夜造访,无疑是把他架在了火上烤。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的檀香混合着自己身上的尘土味、汗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味——那是守城多日,早已浸透衣物的气息。他定了定神,拱手的姿势依旧标准,声音沙哑却字字清晰:“苏老爷,晚辈深夜叨扰,绝非为一己之私,实在是临城已到了生死关头,万不得已才来求您相助。”
苏老爷的手指停顿了一下,依旧没说话,只是眼皮微微抬了抬,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您想必也知道,孙军合围已有数日,城内的粮食早就见了底。”马小丑的目光扫过客厅墙上挂着的《临城山水图》,画中的临城山清水秀,百姓安居乐业,与眼前的惨状形成鲜明对比,他的声音不由得带上了一丝哽咽,“现在,士兵们每天只能喝一碗掺着野菜根的米汤,有的弟兄饿极了,偷偷啃食观音土,腹胀而死;伤兵营里更是人间炼狱,没有金疮药,没有消炎药,伤口化脓生蛆,弟兄们疼得半夜惨叫,却连一口干净的水都喝不上。”
他顿了顿,像是在积蓄力气,又像是在压抑心中的悲痛:“百姓们的日子更难熬。城西的张大爷,六十多岁的人了,为了给六岁的孙子找一口吃的,冒险去城外挖野菜,差点被孙军的巡逻队打死;还有城南的李寡妇,丈夫战死在城头,她带着两个孩子,家里早就断粮了,昨天我巡城时,看到她抱着孩子坐在门槛上,孩子已经饿得哭不出声音,她自己也快撑不住了……”
这些日子亲眼所见的惨状,一幕幕在马小丑脑海中浮现,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沉,却带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苏老爷,您是临城的老人,看着这座城从荒凉到繁盛,看着城里的百姓一代代繁衍。您之前捐赠的粮食和药品,救了不少人的命,弟兄们和百姓们都记着您的恩情。可现在,那些粮食早就耗尽了,药品也用得一干二净,再没有补给,用不了三天,城里就会饿殍遍地,伤兵们也会一个个死去,到时候,孙军不用攻城,就能踏平临城。”
苏老爷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手指敲击桌面的声音渐渐清晰起来,“笃、笃、笃”,在寂静的客厅里显得格外刺耳。他活了六十多年,历经三朝更迭,见过太多战乱纷争,也见过太多军阀草菅人命。在他看来,马小丑或许是个勇猛的军官,但乱世之中,仅凭一腔热血,根本守不住一座孤城。他担心的不是马小丑的诚意,而是这场坚守的徒劳——万一城破,自己今日的相助,只会换来孙大炮更疯狂的报复。
“马队长,”苏老爷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冷淡,却多了几分试探,“你说的这些,我并非不知。只是孙军有两万之众,装备精良,而你手下只剩数百残兵,临城城墙破败,粮草断绝。恕我直言,守住临城的胜算,微乎其微。我苏某虽然有些家产,但也不能拿全府上下几十口人的性命,去赌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希望。”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马小丑的头上。马小丑知道,苏老爷说的是实情,换做任何人,恐怕都会做同样的选择。但他不能放弃,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苏老爷,语气坚定:“苏老爷,胜算虽小,但并非没有!孙军劳师远征,补给线本就脆弱,之前我们的游击小队已经多次袭扰,他们的粮草弹药本就紧张,如今合围临城,看似严密,实则是把自己的补给压力拉到了最大。只要我们能得到您的支持,撑过这几日,等孙军粮草耗尽,士气低落,我们再联合游击小队内外夹击,未必不能击退他们!”
“更何况,”马小丑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苏老爷,您以为闭门不出,就能独善其身吗?孙大炮是什么人,您应该比我更清楚。他之前攻破清风城,进城后三日不封刀,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清风城的首富王老爷,家产被洗劫一空,全家上下几十口人,除了一个年幼的孙子侥幸逃脱,其余全部被杀!还有柳树镇,不过是个弹丸之地,因为抵抗了孙军一下,城破后被烧成了一片废墟,百姓死伤过半!”
这些都是马小丑从游击队员口中得知的实情,他一字一句地说出来,没有丝毫夸大,却带着一股令人胆寒的力量。苏老爷的脸色微微变了,手指敲击桌面的节奏也乱了几分。他当然听说过孙大炮的残暴,只是一直心存侥幸,觉得只要自己不参与,或许能保住家业。但马小丑的话,像一把锤子,敲碎了他的侥幸心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临城一旦被破,他苏府就算有金山银山,也护不住一家老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