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薪火新燃陋室光,釜甑自生旷野香
晨雾尚未散尽,汪细卫赶着借来的驴车,载着潘高园、大狗子,还有背着简单包袱、眼神里带着新奇与忐忑的杨春燕,终于抵达了他精心准备的小院。
推开被汪细卫擦拭过的院门,阳光正好洒满整洁的院子。青砖铺地,扫得不见一片落叶,边角处还有几丛郁郁的兰草。
三间瓦房窗明几净,褪色的窗棂被汪细卫仔细擦拭过,透出温润的光泽。
堂屋里,老式方桌和条凳摆放得整整齐齐,角落里那口擦得锃亮的大水缸映着人影。
最让潘高园和杨春燕惊喜的是厨房,两眼敦实的土灶糊着新泥,刷洗得发白的巨大铁锅安稳地坐在灶眼上,案板宽大厚实,墙上钉着一排木钩,挂着洗净的筲箕、漏勺。
“哇!园嫂子,这……这比咱家灶房还好呢!”杨春燕忍不住惊叹,手指轻轻抚过光滑的灶台,脸上是掩饰不住的欢喜。
她听过潘高园的猜测,在她脑海里想象中的工地伙房,该是烟熏火燎、杂乱不堪的窝棚。
潘高园抱着大狗子,站在宽敞的堂屋中央,环顾四周。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窗,在地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不再是石岩屋那终年潮湿阴冷、缝隙透风的窘迫,这里干燥、亮堂,空气里似乎都飘着希望的味道。
她看向汪细卫,那个木讷的男人正搓着手,有些局促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黝黑的脸上映着窗外的天光。
这一刻,潘高园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酸酸涩涩,又无比踏实。
她轻轻“嗯”了一声,嘴角弯起一个发自内心的弧度。
这无声的赞许,比任何话语都让汪细卫感到满足,连日奔波的疲惫一扫而空。
当夜,便是“新食堂”的开伙宴。潘高园使出了浑身解数,杨彩云手脚麻利地打下手。
一盘腊肉炒蒜苔,咸香扑鼻,肥肉晶莹透亮;一盆清炒刚上市的嫩南瓜藤,翠绿爽口;一大碗油汪汪的鸡蛋羹,滑嫩得能照出人影;还有一钵子撒了葱花的白菜豆腐汤,热气腾腾。
主食是暄软的白面馒头和金黄的小米粥。请来的客人是李池卫师傅和工地上另外两个管事的工头。
饭菜上桌,香气四溢。
李师傅夹起一筷子腊肉送进嘴里,细细咀嚼,眼睛顿时亮了:“好!这火候,这咸淡!细卫家的,你这手艺,开个小饭馆都够格!”
另外两人也吃得赞不绝口,风卷残云般将饭菜扫荡一空,直夸比城里国营饭店的大师傅也不差。
汪细卫悬着的心彻底落了地,憨厚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李师傅临走前,不忘叮嘱:“高园,彩云(杨春燕的小名,一般长者可以叫),大锅饭跟家里小灶可不一样。
四五十号人,图的是热乎、管饱、味道不差就行。菜得大锅烧,肉得切大块炖,讲究个实在!别整那些精细活儿,累死也忙不过来。”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塞给潘高园:“这是五百块,算头期的菜钱。
你拿着,以后买菜买肉都归你管。记着,顿顿得有个硬扎的荤菜,两个素菜,汤水不能少。要让工人们吃出力气来!”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潘高园心头一热,郑重地点头应下。
夜色深沉。汪细卫顾不上疲惫,拉着潘高园,借着月光,深一脚浅一脚地将乡上能买菜的地方走了个遍。
供销社的肉铺、街边几家固定摆摊卖自家菜的农户、甚至卖豆腐的作坊……
汪细卫在这里混得脸熟,逢人便介绍:“张伯,李婶,这是我媳妇潘高园,以后工地的菜都由她来买,您多关照!”
卖菜的见是大主顾,又是个利落的小媳妇,都热情地应承着,拍胸脯保证给最新鲜的。
回到小院,躺在干净暖和的炕上,听着窗外清晰的虫鸣,潘高园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只是怀里的大狗子却不买账,陌生的环境让他不安,扭着小身子哭闹不休,任凭爹妈怎么哄都无济于事。
汪细卫想亲近妻子的心思也只好作罢,两人相视苦笑,在孩子的哭闹声中疲惫睡去。
真正的考验,在次日凌晨五点降临。
天还黑黢黢的,汪细卫就摇醒了沉睡的潘高园,又去隔壁叫醒了杨彩云。厨房里点起煤油灯,昏黄的光晕下,三人开始手忙脚乱地准备五十多人的早餐。
淘米、生火、熬一大锅稠粥;面昨晚就发上了,直接开始揉面,蒸几大笼屉馒头;切咸菜、炒一大盆酸辣土豆丝……光是洗切准备,就累得潘高园腰酸背痛。
她这才真切体会到汪细卫和师傅的话:五十个人的饭,绝非儿戏!若非汪细卫这个壮劳力帮忙劈柴、挑水、烧大火,她们根本不可能在七点前将热腾腾的早饭摆上桌。
工人们踩着晨露涌入小院,听说今天开始就不用来做饭,这些男人都很兴奋,又可以不用做饭了。
看到桌上雪白的馒头、金黄的小米粥、脆生生的腌萝卜,都眼前一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山里那点破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山里那点破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