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的钳工车间,永远充斥着金属碰撞的“叮当”声和砂轮高速旋转的“嗡嗡”声。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铁锈和汗水的混合气味,工人们穿着厚重的工装,在各自的台案前忙碌,额头上渗出的汗珠很快被车间的热气蒸干,只留下一层薄薄的盐霜。
最近,车间里弥漫着一股焦虑的气氛。
问题出在刀具上。
车间新到了一批高速钢坯料,硬度比以往的材料高出不少,用来加工这批料的锉刀、刨刀磨损得异常厉害。原本一把锉刀能用一个星期,现在三天就得换,不仅影响生产进度,还浪费了大量工具成本。工人们怨声载道,连经验最丰富的王师傅都皱着眉,手里的锉刀刚用了两天,刃口就已经磨圆了。
“这什么破料!简直是吃刀!”一个年轻工人忍不住骂了一句,把手里的锉刀重重摔在台案上,火星溅起。
“别瞎嚷嚷,”王师傅瞪了他一眼,“是咱们的磨制手法不对,跟料没关系。”他拿起那把磨损的锉刀,对着光线仔细看了看,眉头皱得更紧了,“角度没找对,发力也有问题,不磨损才怪。”
林建军站在一旁,默默看着。他早就发现了问题所在。这批高速钢坯料的硬度确实高,但更重要的是,车间里沿用的还是老一套的刀具磨制方法,根本不适合这种新材料。
他脑海里闪过系统奖励的“高速钢刀具磨制技巧”——那里面详细介绍了针对高硬度材料的磨制角度、砂轮转速和冷却方法,能让刀具寿命提升至少三成。之前他只在自己的工具上试过,效果显着,现在看来,正好能解决车间的难题。
“师傅,”林建军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我觉得……可能不是料的问题,是咱们磨刀的方法得改改。”
王师傅抬起头,有些意外地看着他:“哦?你有什么想法?”
周围几个工人也停下手里的活,好奇地围了过来。谁都知道,这新来的学徒脑子活,上手快,但要说能解决连王师傅都头疼的刀具问题,大家还是有些怀疑。
林建军拿起一把磨损的锉刀,指着刃口说道:“您看,这刃口的角度是55度,对付普通钢材没问题,但这批高速钢硬度高,得把角度调到60度,这样受力更均匀,磨损能慢点。还有,磨的时候得用冷却液,不然高温会让刀刃退火,硬度就下来了。”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砂轮旁的冷却水管,比划着如何在磨制时控制水流,确保刀刃始终处于冷却状态。又拿起一把新的高速钢坯料,在台虎钳上固定好,演示如何用巧劲控制锉刀的走向,让刃口保持均匀的弧度。
他的动作不算熟练,但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到位,完全符合“高速钢刀具磨制技巧”的规范。尤其是对角度和力度的把控,连王师傅都忍不住点头。
“有点意思……”王师傅摸着下巴,若有所思,“你这法子,试过吗?”
“试过,”林建军点点头,“我自己的那把锉刀,用这法子磨了三次,现在还能用,比别人的耐用多了。”
“那试试!”王师傅当机立断,把自己那把磨损的锉刀递给林建军,“按你说的法子,磨一把我看看。”
林建军深吸一口气,接过锉刀。周围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有怀疑,有期待,还有几分看热闹的意味。他定了定神,调整好砂轮转速,将锉刀的刃口对准砂轮,同时打开冷却水管,细小的水流精准地浇在接触点上,瞬间腾起一阵白雾。
“嗤——”
高速旋转的砂轮与金属接触,发出刺耳的声响,但在冷却液的作用下,并没有产生过多的火花。林建军手腕轻转,控制着锉刀的角度,60度的倾斜角稳定不变,每一次接触都恰到好处,既能磨掉多余的金属,又不会过度消耗刃口。
他的动作越来越流畅,原本有些僵硬的手臂渐渐舒展,身体随着砂轮的节奏微微晃动,仿佛与工具融为了一体。这是系统奖励的技巧与他自身努力结合的结果,也是一个钳工对工具产生“手感”的开始。
周围的议论声渐渐停了,工人们都看呆了。他们磨了一辈子刀,还是第一次见人这么磨——角度精准,力度均匀,还懂得用冷却液控制温度,这手法,比厂里的老技术员都专业!
半个多小时后,林建军关掉砂轮,拿起磨好的锉刀,用棉纱擦干净上面的水渍和金属屑,递给王师傅。
阳光下,锉刀的刃口泛着冷冽的青光,60度的角度锋利而匀称,刃口的纹路细密整齐,比新刀还要规整。
“好刀!”王师傅接过锉刀,掂量了一下,又用手指轻轻刮了刮刃口,赞叹道,“这角度,这平整度,绝了!”
他走到一堆等待加工的高速钢坯料前,拿起一块,固定在台虎钳上,用林建军磨好的锉刀试了试。
“沙沙——”
锉刀在钢坯上划过,留下一道均匀的痕迹,阻力明显比用旧方法磨的刀具小了很多,而且刃口几乎没有磨损的迹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