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还在下,不大,但黏人,像甩不掉的尾巴。顾轩把旧手机塞回塑料袋,踩过积水,头也不回地往单位走。鞋底沾了泥,每一步都沉,可心里反倒轻了。
火已经点了,现在不是谁扑得灭的问题,而是谁会被烧着。
他推开单位后门,直奔办公室。桌上那份打印好的《几点疑问》还在,边角有点翘,是他昨晚反复翻看留下的。他拿起来,指尖划过“八百七十万”那行字,没多看,夹进会议材料里,封面朝下。
九点整,应急工作总结会准时开始。
会议室坐得满当当,王金强坐在主位右侧,笑得像个没事人。他旁边的心腹李卫国正眉飞色舞:“这次台风应对,我们反应快、调度准,市里领导都点了头。尤其是B区泵站,虽然进了水,但抢修及时,没出大事。”
底下有人点头,有人记笔记,一片祥和。
顾轩低头翻材料,手指摩挲着袖口的檀木珠,一圈,又一圈。
等李卫国说完,他举了下手。
“我补充一点。”声音不高,但整个屋子都静了半拍。
“台风‘海燕’带来的,不只是损失。”他抬头,目光扫过一圈,“更像一次压力测试。它测出了我们应急体系的韧性,也暴露出一些流程上的缝隙。”
没人接话。王金强脸上的笑淡了点。
顾轩不急,继续说:“比如物资调配。沙袋签收时间比预警发布早了十七分钟,这不合流程。还有,部分应急物资运往非泄洪区,系统里没有调度记录。资金流向也奇怪,八百七十万通过三家公司周转,最后进了恒达地产账户。”
他说得平平淡淡,像在念一份普通报告。
可空气已经变了。
李卫国脸色发青:“小顾,你这话说得不对。特殊时期,灵活处置是常态。我们一线同志拼死拼活,你在这儿挑刺?”
“我不是挑刺。”顾轩放下材料,看着他,“我是想问,那位在泵站守了一夜、差点被淹的值班员,他拼的是什么?是城市底线。可我们连他用的沙袋从哪来、去哪了都说不清,对得起他吗?”
会议室一下子安静。
顾轩没停:“所以我觉得,真正的担当,不是事后邀功,而是事前尽责,事后担责。台风过去了,但考验没结束。”
角落里,陈岚一直没说话。她手里端着保温杯,银匙轻轻搅着,眼神落在顾轩身上,又移开。
副厅长赵建国摸了摸下巴,忽然开口:“小顾这话说得有分量。”
李卫国还想争辩,王金强抬手拦了他一下。
“顾科员提的问题,值得重视。”王金强笑了笑,语气和缓,“但我们也要看到,大灾当前,基层同志顶住了压力。功劳是大家的,问题也要大家一起查。”
这话听着圆滑,实则把顾轩的矛头轻轻拨开了。
顾轩没反驳,反而点头:“王局说得对。这次能快速响应,靠的是基层同志的执行力。我只是觉得,流程上的漏洞,早点补,比事后追责强。”
这话一出,几个中立派领导都看了他一眼。
赵建国冲他点了点头。
散会后,走廊里人来人往。顾轩刚收拾好包,赵建国走过来,拍了下他肩膀。
“小顾,你今天这番话,有分寸,也有担当。”
顾轩笑了笑:“职责所在。”
赵建国走了两步,又回头:“审计局新局长明天报到,你提的那几个问题,不妨让他们牵头查查。别让基层背锅。”
顾轩点头,拇指又蹭了蹭檀木珠。
他知道,这一仗,赢在了无形。
回到办公室,他打开电脑,内网邮箱弹出一条新消息,发件人是陈岚,标题写着“流程合规性建议”。
他点开,正文只有两行字:“三份补充协议已归档。建议由新局长牵头复核,避免舆情发酵。”
和他昨天发的文档,一模一样。
他盯着屏幕看了三秒,删了邮件,清空回收站。
下午三点,宣传处。
林若晴正在改稿子,手机震了一下。朋友圈有人转发她的文章,阅读量已经破十万。
评论区炸了。
“我们捐的沙袋,能不能要个说法?”这条被顶到了第一。
她正要关页面,处长推门进来,脸色不太好看。
“小林,市里有人打电话来问,说你这篇报道是不是有人指使?”
林若晴抬手捋了下鬓角,腕表摄像头无声启动。
“没人指使我。”她说,“市民录音是公开渠道收到的,图纸是政府官网能查的,照片是网友提供的。我只是把信息拼了一下。”
“拼得好啊。”处长冷笑,“现在信访办都接到电话了,说要查海川建设。”
“那正好。”林若晴看着他,“查清楚了,大家心服口服。”
处长盯着她看了两秒,转身走了。
林若晴没动,手指在桌面上敲了三下。
三下,是信号。
她打开抽屉,摸出那张公交卡,背面写着“人民路7号站,南侧长椅第三块木板”。她盯着看了会儿,塞进包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官场:我从基层逆袭成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重生官场:我从基层逆袭成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