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清晨,北京浪潮娱乐专属培训中心的表演教室里,赵金麦正对着镜子反复练习《逆光奔跑》的哭戏片段。她身着简单的白色T恤,头发随意束起,眼眶泛红却强忍着泪水,双手紧紧攥着衣角——这是“得知父亲去世”的核心戏份,要求在“隐忍中爆发情感”,对14岁的她而言极具挑战。
“情绪再收一点,”表演老师陈红站在一旁指导,“这个角色从小独立,即使悲痛也不会放声大哭,要通过‘颤抖的肩膀’‘泛红的眼底’‘欲言又止的嘴唇’展现内心的崩溃,就像《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的隐忍,用细节传递情感。”
金麦点点头,深吸一口气,重新调整状态。当她再次看向镜子时,眼神里多了几分倔强与脆弱,肩膀微微颤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最后只是轻轻说了一句:“爸,我会好好跑下去的。”
“完美!”陈红忍不住鼓掌,“这个状态完全抓住了角色的核心——你比我预期的进步快太多了。”
这时,教室门被推开,高浪与刘一菲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台词老师李雪和造型总监王琳。高浪刚结束《丝路情缘》的海外宣发会议,特意绕路来看金麦的培训进展,刘一菲则带来了《逆光奔跑》的最新剧本修改版。
“刚才的片段我在门口看了,很有感染力。”高浪走到金麦身边,递上一杯温水,“王小帅导演昨天还问起你的情况,他很期待你的试镜表现。”
刘一菲拿出修改后的剧本,翻到标注的页面:“这几处台词做了调整,比如‘比赛失利’那场戏,增加了角色的内心独白,更能体现她的挣扎——李老师会帮你梳理台词节奏,确保情感表达更自然。”
金麦接过剧本,认真翻看,眼神里满是珍惜——她知道,这份“加深培养”的机会来之不易:专属的表演老师、台词老师,定制的剧本修改,甚至连造型团队都提前介入,这一切都是高浪的资本支持与刘一菲的用心安排,让她得以在成长路上稳步前行。
上午的培训中,李雪重点帮金麦梳理《逆光奔跑》的台词节奏。“‘我不是为了拿冠军,我是想让爸看到,他的女儿没让他失望’这句话,”李雪指着剧本,“‘没让他失望’几个字要加重语气,但语速要放慢,带着哽咽感,既体现对父亲的思念,也展现角色的坚韧,参考《送你一朵小红花》里韦一航的台词处理方式。”
金麦跟着反复练习,从一开始的“刻意模仿”到后来的“自然流露”,进步肉眼可见。刘一菲坐在教室角落,认真记录着金麦的每一个细节:“情绪爆发点把握准确,但‘日常训练’戏份的台词过于生硬,需要增加生活化的语气词,比如‘哎呀’‘嗯’,让角色更真实。”
这些细节记录会整理成“专属培训报告”,同步给高浪与王小帅导演,确保培养方向与角色需求高度契合。这是刘一菲对“培养加深”的理解——不仅是技巧打磨,更是让演员与角色实现“灵魂契合”。
中午休息时,金麦主动找到刘一菲:“菲姐,我想利用周末时间去农村体验生活,《逆光奔跑》的主角是农村女孩,我想感受一下她的生活环境,这样表演会更真实。”
这个主动成长的举动让刘一菲既惊喜又欣慰:“这个想法很好,我已经帮你安排好了——周末带你去河北涞源的农村,那里有专业的田径教练,会教你基础的跑步技巧,同时你可以和当地的孩子一起生活,体验农活、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
刘一菲的提前安排,体现了“培养加深”的精细化——她早已预判到金麦的需求,提前对接资源,避免她走弯路。高浪恰好听到两人的对话,补充道:“我让张远整理了近十年农村体育题材电影的成功案例,你可以参考里面的角色塑造,尤其是《激战》里的运动员成长线,对你理解‘坚持与逆袭’很有帮助。”
金麦用力点头:“谢谢高总,谢谢菲姐,我一定会好好把握这次机会!”她能清晰感受到,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培养”,而是在高浪与刘一菲的引导下,主动朝着“实力派演员”的方向努力。
下午,造型总监王琳为金麦进行《逆光奔跑》的角色造型设计。“这个角色的造型要‘朴素中带亮点’,”王琳拿出设计稿,“日常戏份以粗布外套、运动鞋为主,突出农村女孩的质朴;比赛戏份则选用红色运动服,象征‘逆光奔跑的希望’,同时在细节处加入小装饰,比如母亲织的围巾,体现角色的情感羁绊。”
刘一菲看着设计稿,提出修改意见:“围巾的纹样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图案,参考新疆艾德莱斯绸的基础纹样,既符合农村背景,又能和公司的非遗项目形成隐性联动,为后续的宣传增加话题点。”
这个细节设计,既兼顾了角色真实性,又融入了公司的整体资源布局,体现了“培养加深”与“资本战略”的结合——金麦的成长不仅是个人发展,更是公司艺人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浪认可道:“就按一菲说的修改,另外,安排金麦拍摄一组‘运动员成长’主题的写真,用于《逆光奔跑》的前期预热,同时投稿给《时尚芭莎》的‘青年力量’专栏,提升她的行业关注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