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书院,梧桐叶正浓,蝉声阵阵。苏明远坐在讲堂中,手中摊开的是《孟子》,但他的注意力却不在书上,而是在观察着对面那个神色倨傲的身影。那是新来的同窗高世,当朝参知政事高若讷的次子,自入学以来便以名门出身自居,对其他同窗多有轻视之意。
今日我们讨论《孟子》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周先生的声音在讲堂中回响,诸位可有见解?
高世率先起身,神态间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学生以为,此句乃是孟子对君子品格的最高概括。富贵、贫贱、威武,皆为外物,真正的君子当以内在修养为本,不为外物所动。这正如我高门之训:富贵于我如浮云,品德修养方为重。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但苏明远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微妙之处。高世在阐述富贵如浮云的同时,却不忘强调自己的出身,这种矛盾让人深思。
高师兄说得有理。苏明远缓缓起身,声音平和而坚定,只是学生以为,这句话的重点不在于对外物的超脱,而在于对内心原则的坚持。孟子所言的不淫、不移、不屈,实际上是在强调一个人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都要保持自己的道德底线。
高世脸色微变,显然没有想到会有人对他的见解提出不同意见。更让他不快的是,苏明远这个出身寒门的学子,竟敢在学问上与他分庭抗礼。
苏师弟此言差矣。高世的语调中带上了明显的不悦,孟子立言,岂是如此浅显?所谓君子,当有超脱之心境,岂能拘泥于一己之私?你这种理解,未免格局太小。
这话说得很重,几乎是在暗示苏明远的理解水平不够。讲堂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其他同窗或低头不语,或交头接耳,显然都感受到了这场学术讨论背后的暗流涌动。
苏明远并未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冷静地回应:高师兄说的超脱之心境固然重要,但学生以为,真正的超脱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在现实中坚持理想。孟子之所以伟大,正因为他既有理想的高度,又有现实的关怀。
现实的关怀?高世冷笑一声,你一个寒门子弟,能懂什么现实?真正的君子,当如我等名门之后,生而知之,不为俗务所累。
这句话一出,讲堂内一片哗然。高世这是赤裸裸地在炫耀门第,贬低寒门出身的同窗。包括陈默在内的几名寒门学子脸色都有些难看。
苏明远感到内心涌起一阵怒火,但他强制自己保持冷静。在现代,他绝不会容忍这种公然的阶级歧视,但在这个时代,他必须学会用更巧妙的方式来应对。
高师兄说得对,学生确实出身寒门。苏明远的声音依然平静,但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但正因为如此,学生才更能理解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深意。真正的学问,不在于出身的高低,而在于对真理的追求。
这番话巧妙地引用了孟子的名言,既回击了高世的门第论,又将讨论重新拉回到学术层面。周先生暗暗点头,对苏明远的应对能力颇为赞赏。
高世脸色铁青,显然没有想到苏明远能够如此从容地化解攻击。他恼羞成怒道:你敢质疑门第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治国平天下都是世家大族的责任,寒门子弟充其量只能做些文书之类的小事。
是吗?苏明远的声音中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那么高师兄可知,孔子本人出身如何?可知颜回家境如何?圣贤立教,从未以门第为准。
这个反问让高世一时语塞。确实,儒家的创始人和重要传承者大多出身平民,这是历史事实,无法否认。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高世气急败坏,孔圣人是圣人,岂能与凡人相提并论?
既然承认孔圣人是圣人,那就应该承认圣人的教导:有教无类苏明远步步紧逼,如果按照高师兄的逻辑,孔子当初就不应该收寒门弟子了。
这番辩论让在场的学生都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见过有人能够在学术讨论中如此从容地反击权贵子弟的傲慢。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苏明远的反击完全建立在经典依据的基础上,让人无法挑剔。
够了!高世终于忍无可忍,你一个寒门子弟,竟敢在此放肆!待我中举入仕,定要让你知道什么叫做门第之别!
这句话完全暴露了他的本性——在学术论辩中败北后,立即搬出权势来威胁对手。这种行为让在场的师生都为之侧目。
诸位,请停止争执。周先生及时出面制止,但他的眼中明显带着对苏明远的赞赏,学术讨论应该就事论事,不应涉及个人攻击。
然后他转向高世,语气严肃了几分:高世,你刚才的话有失分寸。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不可因门第而有所偏颇。
被师长当众批评,高世的脸色更加难看,但也不敢再说什么。他怨毒地看了苏明远一眼,仿佛要将这个仇记在心里。
下课后,几名同窗围住了苏明远,脸上都带着敬佩的神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知不可忽骤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