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李家,回到自己住处,苏明远忐忑不安,坐立难定。他并非专业医者,贸然为人诊治,若有闪失,责任重大。然而,面对生命垂危的孩童,他又不忍见死不救。这种夹在现代医学伦理与古代现实之间的矛盾,让他倍感煎熬。
或许我应该更多研习医书,以备不时之需。他暗自决定,取出前身留下的医药笔记,更加专注地研读起来。
夜深人静,独坐灯下,翻阅着那些古老的医理,苏明远的思绪却飘向远方。在现代社会,医疗资源虽不完美,但基本可及;而在这个时代,一场小病都可能夺走生命,尤其对普通百姓而言。他不禁想起在现代读过的历史资料,古代瘟疫横行,婴幼儿死亡率高企,平均寿命短暂,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医疗条件的落后。
如果能将现代医学知识带到这个时代,哪怕只是最基本的卫生观念和防疫措施,也能挽救无数生命。他轻声自语,眼神中既有理想的光芒,又有现实的无奈。
翌日清晨,急促的敲门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开门一看,是李老汉的儿子,脸上洋溢着喜悦:苏先生,小儿的热退了!昨夜服药后,出了一身汗,如今已能开口要水喝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让苏明远精神为之一振。他连忙随李家人前往查看,果然见那孩子虽面色仍有些苍白,但已不再高热,神志也清醒了许多。
太好了!他如释重负,又写下第二剂药方,嘱咐继续服用,巩固疗效。
这件事很快在村中传开,苏明远一夜之间成了,许多村民争相前来请教医理,甚至有人带着生病的家人来求诊。起初,他坚持推辞,无奈请求者太多,有些情况确实紧急,他只得有选择地给予一些建议和简单处方,同时反复强调自己并非真正的医者,只是略通皮毛。
苏先生不仅学富五车,还医术高明,当真是才华横溢啊!村民们纷纷称赞。
这些赞誉却让苏明远倍感压力。他深知自己的不过是结合现代常识和古代医书的一知半解,根本算不得高明。若遇上真正复杂的疾病,他很可能束手无策。而且,频繁出手医治,难免引起真正医者的反感,甚至可能招致麻烦。
必须尽快澄清这一误会。他暗自决定,却又不忍直接拒绝那些求助的眼神。
正当他进退两难之际,赵郎中从县城归来,得知此事,立刻前来拜访。苏明远忐忑不安,担心这位真正的医者会对他这个冒牌货发难。
苏先生,老朽听闻你救治李家小儿一事,特来当面致谢。出乎意料,赵郎中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充满感激,若非先生及时出手,恐怕那孩子已经......
赵老言重了。苏明远连忙谦虚回应,不过是碰巧读过一些医书,又恰逢急症,不得已而为之。真正的医术还需赵老这样的名医才是。
苏先生过谦了。赵郎中摇头道,老朽行医数十载,看病无数,却从未见过先生这般用药之法。尤其是那些保持清洁、多饮温水的嘱咐,更是独具慧眼。不知先生师从何人?学的是哪家医术?
这个问题让苏明远一时语塞。他的融合了现代医学常识和古代草药知识,根本无法说明师承。
不过是家传的一些简单医理,不登大雅之堂。他模糊其词,转移话题,赵老医术精湛,若是不嫌弃,我倒想向您请教一二。
赵郎中欣然应允,二人从此结下了忘年之交。赵郎中时常前来讨论医理,苏明远也借机学习正统医术,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意识地将一些基本的现代医学理念,如卫生防疫、营养均衡等,以的形式提出,得到了赵郎中的高度认可。
苏先生虽非科班出身,却有奇思妙想,若能潜心医道,假以时日,必成大器。赵郎中常常这样评价。
然而,就在苏明远与赵郎中切磋医理正酣之际,一件意外之事打破了平静。
一日清晨,刘亮匆匆赶来报信:先生,不好了!张学政听闻您在村中行医,大为震怒,说您无证行医,扰乱医道,已向县令告状,要严惩您这个假郎中
苏明远心头一凛。果然,他的行医之举还是引来了麻烦。张学政一直寻找打击他的把柄,这次无疑是个绝佳机会。
事情严重吗?他沉声问道。
很严重!刘亮忧心忡忡,张学政扬言要以假冒郎中,欺骗乡里的罪名将您押送县衙审讯,若罪名成立,不仅科考无望,甚至可能......
他没有说下去,但苏明远明白其中利害。在这个时代,欺诈罪是要受到严惩的,尤其是涉及医术这种关乎生死的领域。
此事当真蹊跷。他皱眉沉思,我并未主动宣称自己是医者,所有诊治也都是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如何能算假冒郎中
张学政蓄意刁难,岂会讲理?刘亮叹息道,先生还是早做准备为妙。
苏明远正要回应,忽听院外一阵嘈杂,随即数名衙役闯入,为首的差役高声宣布:奉张大人之命,拿拿假冒郎中、扰乱医道的苏载问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知不可忽骤得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知不可忽骤得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