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县的深秋,天高云淡,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修缮一新的梅家老宅上,为这座承载了无数记忆的院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辉。
老宅门前车水马龙,与往日的宁静截然不同。今天,这里将举行一场非同寻常的仪式——梅家集团的接班人仪式,暨集团更名典礼。
这不仅是权力与责任的交接,更是一次家族精神与时代使命的郑重宣言。
宅院内,人头攒动。
受邀前来的有跟随梅家多年的老员工代表,如电子厂的王大山、合作社的王大姐、超市的老经理;有县里、镇上的领导,见证了梅家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还有与梅家合作多年的伙伴、乡邻,以及闻讯赶来的媒体记者。
弥漫着一种庄重而又充满期盼的气氛,仿佛所有人都感知到,这是一个重要转折点的开始。
梅小红、梅小艳、梅小丽三姐妹身着剪裁得体的礼服,早早站在院中迎客。
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光彩,却也掩不住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感慨。数十年的风雨拼搏,跌宕起伏,此刻仿佛都凝聚成了眼前这场盛会。
小红举止依旧干练,眼神扫过人群,确保着每一个细节;小丽则多了几分沉稳大气,与来宾交谈时从容不迫;小艳温婉的笑容里,透着一股坚韧的力量。她们的丈夫或伴侣——陈伟民(虽已离婚,但因儿子阿强的关系受邀)、周建国、何启明(未到场)——各自有着复杂的故事,但今天,焦点属于梅家姐妹和她们的下一代。
仪式在老宅的堂屋正式举行。
堂屋正中央,悬挂着梅父的遗像,那双曾经充满期盼又略带忧虑的眼睛,仿佛正注视着今天的一切。遗像下方,摆放着一件用红布覆盖的物件,形状古朴,引人猜想。
梅小红作为大姐,首先走上临时搭建的小台。
她没有拿讲稿,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今天,我们三姐妹站在这里,站在父亲曾经生活过的老宅里,心情很复杂。”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很多人知道我们梅家三朵花的故事,知道我们是怎么从一个小小的县城走出来,经历了下岗、打工、创业、失败、再爬起来的过程。我们哭过,吵过,绝望过,但也从来没有真正放弃过。” 她顿了顿,目光看向两个妹妹,眼中是无需言说的默契与深情。“我们做的这一切,最开始也许只是为了活下去,为了不让别人看扁,为了证明我们‘不是赔钱货’。但后来,它变成了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家乡的责任,对这个给了我们机会也给了我们无数挑战的时代的责任。” “现在,我们觉得是时候了。不是我们累了,而是时代跑得更快了,需要有更年轻、更有想法的力量来接棒,带着梅家这份事业,走向更远的地方。”她的目光投向人群中的下一代,“未来是你们的,我们相信你们能做得比我们更好,用你们的方式。”
接着,梅小丽上台。
她的发言更为简洁,却掷地有声。“梅家的根,在梅林县,在实实在在的产业里。电子厂、合作社、超市,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无论将来技术怎么变,市场怎么变,这条根不能丢,诚信、创新、共赢的理念不能丢。交给你们,不是放下担子,而是希望你们能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她的目光锐利而充满期待,尤其在女儿小晴和几位年轻的技术骨干身上停留片刻。
梅小艳的发言则充满了感性的力量。
她谈到康复中心里第一个站起来的工人,谈到合作社里第一双卖出去的手工袜,谈到那些曾经被生活压弯了腰,又在梅家产业里重新找到尊严的人们。
“梅家的事业,不仅仅是赚钱的生意,它更是一份‘共生’的事业。我们希望和员工共生,和家乡共生,和环境共生。这份心意,希望你们能接着传下去。”她看向儿子小海,眼中满是温柔的鼓励。
重头戏终于到来。
梅母在家人的搀扶下,走到台前。她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眼神清亮。她颤巍巍地揭开红布,下面露出的,是一把老旧的木质算盘。
算珠已被磨得光滑,边框透着深色的包浆,一看就知年代久远,浸满了岁月的痕迹。
堂屋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把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的算盘上。 梅母轻轻抚摸着算盘,声音缓慢而深沉:“这是你们父亲,当年未工作时走街串巷做小买卖,唯一的值钱家当。他后来用这个,一分一厘地计算着家里的开销,计算着百货公司里的账目,计算着怎么才能让你们姐妹几个吃饱穿暖,怎么才能不让工人吃亏。” 她抬起头,目光逐一掠过三姐妹,又看向孙辈们,“他这辈子,算计的是钱,但心里装的,是情,是义,是这个家,是跟着他吃饭的那些人。今天,我把这个交给你们……” 梅母的目光最终落在了站在孙辈队伍最前面的小梅身上。这个一度叛逆、最终却用新思维为家族事业开辟了新天地的外孙女,此刻神情庄重。 “小梅,你最能明白新旧结合的道理。这把算盘,你收着。”梅母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它提醒你们,无论将来生意做得多大,技术多新,都不能忘了根本。代代相传的,不止是钱,更是这份精打细算的责任心,这份对人对事的情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梅家三朵花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梅家三朵花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