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已经种下,继续浇灌只会让藤蔓缠住自己的脚。
他打开一个空白文档,写下了他在这个阶段留给世界的最后一段话:
“真正的市场不存在于交易所的电子屏上,它存在于每一次集体呼吸的起伏之间。当宏大的叙事被解构为个体的情绪,当冰冷的数字还原为鲜活的欲望,你才能听到它真实的脉搏。当你学会分辨贪婪的喘息与恐惧的抽搐时,你就不再需要一个交易账户了。”
随后,他将自己构建的所有核心算法的加密密钥,像分割灵魂一样,拆分成五份完全独立、无法互相推导的片段。
他将它们分别存入了位于瑞士、新加坡、开曼群岛、新西兰和列支敦士登的五个顶级数字保险箱中。
每一个保险箱的触发条件,都不是时间,而是一个特定的全球财经事件的发生——例如,“美联储首次在官方声明中承认通货膨胀为结构性问题”,或者“欧洲央行启动第一轮定向数字货币公测”。
一旦条件满足,对应的密钥片段将自动发送给一个预设的匿名地址。
他做完这一切,格式化了手边所有的存储设备。
诺顿路径的“幽灵”在这一刻彻底蒸发。
三天后,一则不起眼的消息在金融圈的顶层悄然流传。
新加坡一家行事低调的家族办公室突然宣布,他们启用了一套名为“北欧情绪滤波器”的新型宏观对冲策略,在市场普遍震荡的情况下,首月回报率高达惊人的百分之二十九。
消息传开,全球多家嗅觉灵敏的机构开始疯狂寻找这套模型的来源,试图采购或复制。
而真正知晓内情的极少数人,在拿到部分泄露出的策略结构后骇然发现,其核心算法的底层逻辑,竟与诺顿路径早期发布的一份、曾被业界斥为“故弄玄虚”的误导性白皮书高度相似。
丁元英的名字从未出现,但一个新的市场传说正在悄然成型:有一个不参与交易的人,正在教会一小部分人,如何看见那些看不见的东西。
又一个深夜,丁元英戴着一顶普通的鸭舌帽,登上了飞往香港的航班。
在飞机起飞前的最后几分钟,他用手机最后一次打开了欧洲财经频道。
屏幕上,一段采访片段正在播放。
特邀嘉宾是苏黎世大学的客座教授苏清徽,她正就近期全球市场的异常波动发表看法。
“……与其纠结于技术指标的失灵,”苏清徽对着镜头,眼神清澈而坚定,“我们更应该思考,是什么驱动了这种系统性的恐慌。如果市场上真的存在所谓的‘听觉型投资者’,我倒希望他听到的不只是波动的频率,还有那些长久以来,被资本的喧嚣所遗忘的声音。”
舷窗外,城市的灯火被迅速拉成一条条光带,随即被浓厚的云海吞没。
丁元英关掉手机,闭上了眼睛。
他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芮小丹在古城小院里,读着他信件时的神情,那种专注、探究,以及最终的释然。
这一次,他不再逃避任何追问。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再是那个孑然一身,只为向天道求证一个答案而漠然操盘的过客了。
棋局,才刚刚开始。
飞机平稳降落在赤鱲角机场,湿热的空气如同一个久违的拥抱,将他裹挟进这座不夜之城的霓虹光影里。
他没有联系任何人,也没有入住任何酒店,只是像一滴水汇入大海,消失在旺角拥挤的人潮中。
午夜的喧嚣渐渐沉寂,城市的脉搏却仿佛在另一个看不见的层面,开始加速跳动。
喜欢遥远的救世主续集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遥远的救世主续集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