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县委书记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陈建国没有处理文件,也没有看内参,他只是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墙上挂着的液晶电视。电视屏幕上,省台的台标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行苍劲有力的书法片名——《河神归来》。
纪录片已经进入尾声。
镜头里,夕阳将东郊河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成群的白鹭在水面上嬉戏,新栽种的水草在清波中摇曳。村民们在新建的河滨步道上散步,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
最终,画面定格。
没有聚焦在任何一位领导身上,而是给了一个长焦的特写。年轻的副县长林枫,正蹲在河边,和一个扎着冲天辫的小男孩一起,指着水里成群的小鱼苗,说着什么。他的侧脸在夕阳下勾勒出一道柔和的轮廓,那笑容干净纯粹,不带任何杂质。
陈建国按下了暂停键。
这已经是他看的第三遍了。
第一遍,他看的是结果。看到那清澈的河水和回归的白鹭,他感到欣慰,这是他治下的一份亮眼成绩。
第二遍,他看的是过程。看到镜头里李大爷那混杂着激动与辛酸的泪水,看到村民们从麻木到惊喜的转变,他感到了民心的重量。汪振声不愧是“汪一刀”,他拍的不是宣传片,他拍的是人心。
而这第三遍,陈建国看的,是林枫。
他关掉电视,房间里陷入一片寂静。他走到窗边,俯瞰着灯火阑珊的县城,脑海里却在复盘着林枫这一个月来的所有操作。
从全县大会上的石破天惊,到专项工作组里的雷厉风行,再到河底挖出铁桶时的果决应对。每一步,都走得险象环生,但又都恰到好处。
换做任何一个年轻干部,面对华源化工和王建民的双重压力,要么退缩,要么冒进。退缩,则改革流产,沦为笑柄;冒进,则可能引火烧身,政治生命提前终结。
可林枫没有。
他像一个经验老到的棋手,看似随意的落子,却处处暗藏玄机。
他高举“民意”的大旗,让所有反对的声音都显得那么不占道义;他巧妙地引入媒体,将自己置于聚光灯下,让暗箱操作无处遁形;他更是精准地抓住了自己这个县委书记渴望改变、渴望政绩的心理,将自己和县委的意志牢牢捆绑在一起。
最让陈建国赞叹的,不是这些手腕,而是林枫的格局。
他没有停留在“治理一条河”这个层面。他提出的“生态补偿”机制,看似只是一个罚款的手段,实则是用经济杠杆,倒逼整个县的产业结构进行一场痛苦而必要的“刮骨疗毒”。谁污染,谁付费;谁环保,谁受益。这个简单的逻辑背后,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深远思考。
这已经不是一个副县长该有的视野了。
这是一种战略高度。
他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能着眼于未来。他不仅能看到河里的淤泥,更能看到清源县经济结构里的“淤泥”。
这样的人才,如果只是在清源县这个小池子里扑腾,太屈才了。
陈建国回到办公桌前,拿起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犹豫了片刻,还是拨通了一个他轻易不会动用的号码。
电话响了三声,被接起。
“老领导,这么晚打扰您,实在抱歉。”陈建国的语气恭敬,却不显谄媚。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而温和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建国啊,我猜你这个电话,跟今晚省台那个《河神归来》有关系吧?”
陈建国心里一动,看来这部纪录片的影响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什么都瞒不过您。我正想跟您汇报一下我们县里在生态治理上的一些初步探索。”
“不是探索,是范本。”电话那头的声音肯定地说道,“片子我看了,拍得很好。没有假大空的口号,只有老百姓的眼泪和白鹭的翅膀。这种故事,比十份红头文件都有力量。你们清源县这次,是给全省都上了一课啊。”
得到老领导如此高的评价,陈建国心中也是一阵振奋。他顺势说道:“这主要归功于省委的正确领导,也是市委大力支持的结果。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具体工作。尤其是在这次工作中,我们县里的一位年轻同志,表现非常突出。”
“哦?”电话那头的人显然来了兴趣。
“他叫林枫,是个刚提拔不久的副县长。”陈建国没有过多地描述过程,他知道老领导想听的是什么,“这个年轻人,有几点特质很可贵。第一,他有担当,敢于碰硬,华源化工这块硬骨头,就是他主动啃下来的。第二,他有办法,懂群众,也懂政治,整个过程有理有节,没出半点乱子。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有战略眼光。”
陈建国将自己对“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解,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一遍。
“他看到的不是一条河的得失,而是我们整个县域经济的转型之路。他用一个环保问题,撬动了一个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我觉得,这种能够从系统层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年轻干部里,非常罕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官场:我能看到民心值》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醉爱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醉爱小说网!
喜欢官场:我能看到民心值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官场:我能看到民心值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