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太虚镜”扫描之后,壁龛中的光点沉寂了许久,如同一潭死水。林曦每日的观察记录,连续多日只能写下“无显着变化”几字,心中那份因莲叶微动而生的暖意,渐渐被一种深沉的无力感取代。万象楼的规则冰冷而绝对,他如同被困在一盘巨大棋局中的孤子,动弹不得。
然而,江湖,绝境之中,往往暗藏机缘。转机,发生在一个看似寻常的“巡夜”之日。
万象楼有规矩,每月朔望之夜,需有员工轮流巡查指定区域,以防“藏品”异动或“外邪”侵入。这差事枯燥且耗费心神,多数“员工”避之不及。这一夜,恰轮到林曦巡查他所处的“玄部·异闻区”西侧廊道。
这条廊道他平日少有涉足,异常幽深,两旁壁龛中的藏品也愈发古怪:有一面照不出人影、却总传出窃窃私语的古铜镜;有一支笔毫枯黄、却能在空中自行书写篆字的毛笔;甚至还有一个不断重复着播种、浇水、收获动作的陶俑农夫,而它手中的种子落地即化,并无实物生长。一切都透着诡异,却又被某种力量禁锢在壁龛之内,不得而出。
林曦提着那盏长明油灯,小心翼翼前行。油灯的光晕在无尽的黑暗与寂静中摇曳,只能照亮脚下尺许之地。四周只有他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廊道中回响,更添几分阴森。
行至廊道中段,他忽然察觉有异。左手边一个壁龛内,存放的并非实物,而是一团不断旋转的、灰蒙蒙的雾气,雾气中心,隐约有星辰明灭。据册籍记载,此物名为“蹑影步虚尘”,乃上古一位遁术宗师遗留之物,蕴含极高明的空间遁法奥秘,但因属性特异,难以驾驭,故被封存于此。
此刻,这团“蹑影步虚尘”似乎比平日活跃,旋转速度加快,中心星辰闪烁的频率也与往常不同。更奇特的是,林曦感到舌下的通言印,竟对此物产生了微弱的共鸣!并非语言沟通,而是一种对空间波动本能的感知。
他心中一动,小说中主角往往于无人处得窥前辈遗泽,习得惊世绝学。莫非,这万象楼中,也藏有类似机缘?他驻足壁龛前,尝试集中精神,以通言印去细细感知那灰雾中星辰明灭的规律。
初时毫无头绪,只觉眼前星光乱闪,头晕目眩。但他耐住性子,不再试图理解,而是放空心神,将通言印的感知力化作无形触手,轻轻“抚摸”着那些星光闪烁的轨迹。渐渐地,杂乱无章的星光在他“眼”中开始呈现出某种奇特的韵律,如同呼吸,如同潮汐,暗合着某种天地至理
不知不觉间,他依着那韵律,脚下下意识地踏出几步。步伐看似杂乱,却隐隐踩在星光闪烁的节点之上。第一步踏出,身旁景物微微一晃;第二步踏出,回响的脚步声似乎延迟了刹那;第三步刚抬起,他忽觉脚下一空,周身光线扭曲,仿佛跌入一条滑腻的管道,天旋地转!
待他稳住心神,骇然发现,自己已不在原先的廊道!眼前是一条更加狭窄、布满蛛网的石阶,蜿蜒向下,不知通向何处。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土腥味和陈年墨香。他手中的油灯,火苗变成了诡异的幽绿色。
“乾坤挪移?空间折叠?”林曦心中巨震。自己竟无意中触发了“蹑影步虚尘”中蕴含的空间遁法,被传送到了万象楼某个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这真是应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老话,只是这“功夫”,险之又险。
他定了定神,既然来了,断无退回之理。探险精神此刻占了上风。他握紧油灯,顺着石阶小心向下。石阶尽头,是一扇虚掩的、布满虫蛀痕迹的木门。推开门,一股更加浓郁的书卷气息扑面而来。
门后,是一间不大的密室。四壁皆是顶天立地的书架,但架上所藏,并非卷宗或奇物,而是一册册线装的、纸页泛黄的古籍!密室中央,有一张石案,案上散落着几本翻开的书,还有笔墨纸砚,砚中墨迹犹未干透,仿佛刚刚还有人在此阅读。
林曦走近石案,看向那几本翻开的书。一本是《阴符遁甲详解》,旁有朱批小字,字迹苍劲:“虚空藏形,非为隐匿,乃合道也。”另一本是《灵枢养神秘要》,批注云:“神非枯守,贵在氤氲,如莲之生,不着于水。”还有一本,竟是《聊斋志异》的某个罕见刻本,批注更多,在《小谢》一篇旁,赫然写着:“情之所钟,鬼亦可神。然神鬼之变,存乎一心,非外力可强也。”
这些批注,字字珠玑,直指修行与存在的根本,与万象楼那冰冷的数据化管理风格截然不同!更让林曦心惊的是,这些见解,似乎隐隐指向了他目前的困境——光点的沉寂,以及“太虚镜”扫描带来的负面影响。
难道,这密室是万象楼中某位前辈高人的隐居之地?这些批注,是其修行心得?林曦如获至宝,贪婪地阅读着那些批注,尤其是关于“养神”和“非外力可强”的部分,心中豁然开朗。或许,光点的沉寂,并非消亡,而是一种更深层的“蛰伏”与“内敛”,是应对外界强力干预的本能保护?而唤醒它的关键,不在于外部刺激或数据扫描,而在于营造一个让其自然“氤氲”的环境,如同莲之生长,需得静水,而非惊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聊斋当合同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在聊斋当合同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