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旨太监的虚影消散于金印,余音却似烙印在方炎心头。他走出丰乐楼,方才词镇国引动的万千意念虽已退潮,但空气中无形的压力却更甚。皇宫方向,那道煌煌国运之气如同无形的灯塔,指引着方向,也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威严。
穿过巍峨的宣德门,一股浩瀚、沉重、仿佛承载着亿兆生民信念与山河社稷重量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便是大宋王朝的国运核心!方炎脚步微顿,凝魄境的灵觉让他清晰感知到这股力量的磅礴与复杂——有辉煌鼎盛的余晖,也有江河日下的隐忧,更深处,则盘踞着深不可测的帝王意志。
抬首望去,层叠的宫阙楼阁在秋阳下闪耀着金碧辉煌的光芒,飞檐斗拱如龙蛇盘踞,白玉栏杆似冰河凝结。两个月前,他还是北疆风雪中戴枷待死的罪囚,如今却紫袍玉带,以定远侯之尊,踏足这帝国权力的最核心。世事之奇,命运之诡,莫过于此。一丝唏嘘涌上心头,旋即被更深的决绝取代。
靖康耻!
前世记忆中那场汉家衣冠尽丧、帝王妃嫔北狩的滔天浩劫,如同冰冷的毒蛇噬咬着他的心脏。此世,金蛮(对应前世金朝)凶焰更炽,朝堂倾轧更甚,而那位端坐龙椅之上的道君皇帝…方炎目光沉凝。无论前路如何凶险,他绝不容许那场耻辱重演!力挽狂澜,当从今日始!
在垂拱殿偏殿等候召见,时间仿佛被拉长。殿内陈设雅致,檀香袅袅。方炎并未枯坐,目光扫过四壁悬挂的字画。其中一幅《芙蓉锦鸡图》,锦鸡立于芙蓉枝头,顾盼生姿,翎毛华丽。初看是帝王玩赏之物,然凝神细观,方炎识海中青铜兵书竟微微一动!那锦鸡昂首的姿态,翎羽分明的层次,乃至足下磐石的稳固,竟隐隐契合着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德的流转轨迹!仁如芙蓉之柔,义如锦鸡之刚,礼如翎羽之序,智如顾盼之明,信如磐石之固!丝丝缕缕的圣贤道理,如同涓涓细流,被兵书悄然吸纳,融入他那铁血兵戈之道,平添了几分堂皇中正之气。
另一幅《瑞鹤图》更是非凡!祥云缭绕殿宇,十八只仙鹤姿态各异,盘旋翱翔于汴京宣德门上空,一派仙家气象。然而,方炎凝魄境的敏锐感知却从那飘逸出尘的鹤姿、流动的云气中,捕捉到一股纯粹而浩瀚的道家超脱圣韵!这并非简单的祥瑞图画,而是蕴含着道法自然、逍遥物外的真意!兵戈文宫中的“射天狼”圣痕微微震颤,似有排斥,却又在青铜兵书的调和下,强行将这股清灵超然之气纳入,如同百炼钢中注入了一丝绕指柔,令其锋芒内敛,杀伐之中暗藏天地循环、阴阳相济的玄机。兵家之道,刚猛酷烈,融入儒家五德可正其心,汲取道家超脱可蕴其神,使其不至沦为纯粹杀戮之器。
约莫一个时辰,方才引路的内侍低眉垂首而来:“侯爷,陛下宣召,请随奴婢入殿。”
垂拱殿正厅,气象恢宏。蟠龙金柱撑起高阔穹顶,地面光可鉴人。御座之上,宋徽宗赵佶并未着龙袍,依旧是一身鹤氅云纹的“道君皇帝”常服,气度雍容华贵,眉宇间带着对书画雅趣特有的专注与一丝难以察觉的疏离。他身侧侍立着两位道人,左侧一位面如冠玉,三缕长须飘洒,手持白玉拂尘,正是深得徽宗宠信、加封“通真达灵先生”的大儒境道门高士——林灵素。右侧一位身形清瘦,目光深邃,气息沉凝,亦是道门大儒,刘混康。
“臣,定远侯方炎,叩见陛下,吾皇万岁!”方炎按礼制行礼,声音清朗沉稳,不卑不亢。
“爱卿平身。”徽宗抬眼,目光落在方炎身上,带着欣赏的笑意,声音温润如玉。“丰乐楼上,一词《满江红》,壮怀激烈,气冲霄汉,引动镇国异象,实乃我大宋文坛盛事,兵家之幸!朕心甚慰!” 他语气真诚,仿佛真是一位爱才惜才的帝王。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北望山河,感怀激烈,一时情难自禁,涂鸦之作,惊扰圣驾,还望陛下恕罪。”方炎垂首应答,心中却警铃暗响。这位道君皇帝越是和颜悦色,越显其心思难测。
徽宗微微一笑,端起御案上的青玉茶盏,轻轻啜了一口。侍立一旁的林灵素心领神会,拂尘一摆,上前半步,目光如古井深潭,看向方炎,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引动殿内道韵流转:
“方侯词锋锐利,兵戈之气盈野,令人心折。然,贫道有一惑,欲请教侯爷。” 他语速平缓,却字字如同重锤,敲打在方炎心神之上,一股清冷、空灵、带着“无为”、“避世”意境的道家之力无声无息弥漫开来,如同无形的蛛网,悄然缠绕向方炎周身奔涌的兵戈煞气,试图将其压制、消弭于无形!
“《道德经》有云:‘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林灵素缓缓吟诵,圣贤之言出口,竟引动殿内虚空生莲的异象!朵朵虚幻的青莲绽放,散发出洗涤杀伐、平息争端的道韵清辉,将方炎笼罩其中!这不仅是言语诘问,更是以道家圣言为引,调动天地道则,直接压制方炎的兵家本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儒道至尊之兵家大帝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