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九年十月的兰馨学院,后院的药圃里还留着秋末的绿意。医学班的三间课室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当归、川贝与百合混合的药香 —— 刚从太医院退休的陈太医正拿着一张泛黄的药方,激动地拍着桌案:“成了!真的成了!城西张老妇人的肺痨,按这方子连服二十天,今早复诊时,咳嗽竟止了大半,痰里的血丝也没了!”
课室里瞬间爆发出低低的欢呼。几个穿着青布长衫的学生围上来,手里捧着药罐,罐里是刚熬好的汤药:“陈先生,我们按方子加了蜜炙甘草,苦味淡了些,患者更容易入口;另外,我们还试了用蒸百合配药,能润喉,张老妇人说喝着舒服。”
江兰站在窗边,手里捏着张老妇人的复诊记录,指尖划过 “呼吸平稳、能进食半碗粥” 的字样,心里满是踏实。这张 “润肺止咳方”,是医学班三个月来反复试验的结果 —— 她结合现代护理知识里的 “肺痨营养支持”,让学生在传统药方里加了富含蛋白质的杏仁、能补肺气的黄芪,又调整了煎药时间,从 “武火快煎” 改成 “文火慢熬”,终于让药效提了三成。
“姑娘,” 陈太医走到江兰身边,将药方递过来,眼里满是敬佩,“这方子不仅能治肺痨初期的咳嗽,对体虚久咳也管用。之前太医院治这类病症,总用猛药,伤了患者元气,您这方子温和,还兼顾滋补,真是百姓的福气。”
江兰接过药方,指尖刚触到纸边,忽然想起三个月前江南赈灾时,苏培盛无意间提过的一句话:“怡亲王的长子弘晓,打小体弱,入秋就咳,太医院的药喝了不少,总不见好。” 当时她忙着粮船调度,没来得及细问,后来胤祥又接连帮她传八爷党残余的消息、协理西北屯田,她一直想着要找个机会报答,却怕 “私交” 的流言再起,始终没敢贸然行动。如今这张治久咳的药方,倒是恰好 —— 既解了胤祥的急,又不算越界的 “私赠”,顶多算 “新政医学成果的分享”。
“陈先生,” 江兰将药方折好,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郑重,“这方子除了送太医院推广,麻烦您再誊抄一份,我让人送去怡亲王府 —— 听说亲王的长子久咳不愈,或许这方子能帮上忙。另外,药圃里的川贝、百合还有多少?各包两斤,一起送去,让王府的人按方子配药时用。”
陈太医立刻明白过来,笑着应道:“姑娘考虑得周全!我这就去誊抄,川贝和百合我亲自去包,选最上等的,确保药效。”
半个时辰后,瑞祥号的老吴提着个紫檀木药箱,站在兰馨学院门口。箱子里铺着软缎,上面放着誊抄好的药方、两包药材,还有一张折叠整齐的素笺,上面是江兰亲笔写的用法:“每日一剂,川贝三钱、百合五钱与药方同煎,饭后温服;若夜间咳重,可加蒸梨一个,去核填杏仁,连服十日为一疗程。” 老吴是瑞祥号的老人,跟着江兰跑过江南通商,稳妥可靠,江兰特意派他去送药,就是怕中间出岔子。
“老吴,” 江兰叮嘱道,“到了王府,只说是兰馨学院医学班研制的新药方,送予弘晓小公子试药,别提‘回报’二字;若王府问起,就说这是新政医学推广的一部分,凡体虚久咳者皆可试用,不是特意为王府准备的。”
“姑娘放心!” 老吴接过药箱,躬身应道,“小的嘴严,定不会说错话。”
京城的秋阳斜斜洒在街面上,老吴提着药箱,脚步轻快地往怡亲王府走。路过东城的兰馨银行分号时,见储户还在排队,心里不禁感慨 —— 姑娘这些年推着新政,从农种到通商,再到如今的医学,哪一件不是为了百姓?给怡亲王府送药,也是因为王爷帮着新政,这是互相帮衬,哪算什么私交?
辰时过半,老吴终于到了怡亲王府门口。守门的侍卫见是瑞祥号的人,又提着药箱,不敢怠慢,立刻通报了管家李忠。李忠快步迎出来,认出老吴,笑着说:“吴管事怎么来了?是江姑娘有要事?”
“李管家,” 老吴递过药箱,“是兰馨学院医学班研出个治久咳的药方,听说小公子入秋就咳,特意送来试试;这里还有两包川贝、百合,是配药用的,姑娘还写了用法,您收好。”
李忠接过药箱,心里明白 —— 江姑娘这是记着王爷之前帮江南赈灾、协理新政的情,特意送药来。他不敢耽搁,提着药箱快步往里走,穿过两道月亮门,就见胤祥正在书房里看西北屯田的文书,桌上还摊着张舆图,上面用红笔标着 “军屯区水渠路线”。
“王爷,” 李忠轻步走进,将药箱放在桌上,“瑞祥号的老吴来了,送了兰馨学院研制的治咳药方,说是给小公子试药的,还有川贝、百合,江姑娘还写了用法。”
胤祥握着笔的手顿了顿,目光落在药箱上,没立刻打开,反而先问:“江姑娘还说什么了?”
“没说别的,” 李忠如实回道,“老吴说,这是新政医学推广的一部分,凡体虚久咳者都能用,不是特意给咱们王府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