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二十八年五月初六深夜,十三爷府的书房还亮着烛火。胤祥站在挂满漕运图的墙前,手指划过山东临清闸至京城的漕运线,眉头拧成了川字。他刚收到亲信卫峥从山东传回的密报 —— 漕帮头目张三爷拦瑞祥号漕船的同时,还扣下了另外三艘江南粮商的船,理由同样是 “超载”,却私下把船上的粮食转移到了临清闸附近的隐秘粮仓,而那粮仓的东家,正是八爷党亲信马武的远房外甥。
“只是拦瑞祥号的军需还不够,还要扣其他粮商的船…… 八爷这是想断京城的粮路啊!” 胤祥低声自语,拿起卫峥带回的粮仓清单,上面 “五月初五,收江南粮船小麦五千石、大米三千石” 的记录格外刺眼。京城的粮食储备,三成靠江南漕运,若八爷党借着漕帮扣船,再暗中囤粮抬价,不出半个月,京城粮价就得翻番,到时候百姓买不到粮、买不起粮,定会生出民怨,而八爷党再趁机散布 “新政不力、民不聊生” 的流言,新政的根基就会被动摇。
“王爷,卫峥还说,张三爷昨天又派人去清江浦、芜湖闸的漕帮送信,好像要联合那边的人一起扣粮船。” 侍卫长赵安走进书房,递上一封刚截获的漕帮密信,信上只有 “五月初十,共断粮道” 六个字,没有署名,却盖着漕帮特有的船锚印记。
胤祥接过密信,指尖捏得发白 —— 八爷党这是要搞 “全线封锁”,不止临清闸,连江苏、安徽的漕运要道都要拦,这是铁了心要借粮价搅乱京城!他必须立刻面见雍正,奏请整顿漕运,再给江兰送信,让她提前防备,内外联动,才能破了这局。
此时的养心殿,雍正也还没歇息。他看着户部递来的 “京城粮价周报”,上面写着 “五月初五,小麦每石一两八,较上月涨一钱”,心里正隐隐不安 —— 按往年惯例,五月是江南新粮上市的季节,粮价该降不该涨,这反常的涨价,定有蹊跷。
“皇上,十三爷求见,说有漕运急件。” 苏培盛的声音传来。
雍正立刻起身:“快让他进来!”
胤祥走进殿内,顾不得行礼,就把卫峥的密报、粮仓清单和漕帮密信递了上去:“皇上,八爷党借漕帮之手,不仅拦瑞祥号的军需,还扣了江南粮商的船,暗中囤粮,想抬高京城粮价,制造民怨!他们还想联合清江浦、芜湖闸的漕帮,五月初十全线断粮道,动摇新政根基!”
雍正快速翻看密报,脸色渐渐沉了下来。他最清楚 “民以食为天”,粮价不稳,民心必乱,八爷党这是抓准了新政的软肋!“胤祥,你有什么想法?”
“臣奏请皇上,由臣牵头整顿漕运!” 胤祥躬身道,“第一,派禁军接管临清闸、清江浦等关键闸口,严查漕帮囤粮,释放被扣粮船;第二,命山东、江苏、安徽三省巡抚,配合清查当地漕帮与八爷党的关联,凡参与扣船囤粮者,一律严惩;第三,让瑞祥号加大粮食调运,从东北、蒙古调粮补充京城储备,稳住粮价,不让八爷党得逞。”
雍正点头,语气坚定:“准奏!朕给你调三千禁军,持朕的密令,明日一早就启程去山东!另外,你立刻给江兰送信,让她稳住瑞祥号的漕运和公平商会的粮源供应,内外配合,务必在五月初十前,破了八爷党的粮道封锁!”
“臣遵旨!” 胤祥躬身退下,快步赶回府中,立刻让人备好笔墨,开始写密信。书房的烛火摇曳,他握着狼毫笔,将阴谋、计划、部署一一写清,怕密信被截,还特意用了新政派约定的暗号 ——“粮” 写作 “良”,“漕帮” 写作 “舟人”,“八爷党” 写作 “旧友”,确保只有江兰能看懂。
密信内容如下:
“江兰亲启:
临清闸舟人拦船,非独针对瑞祥,旧友欲借舟人扣江南诸良船,囤于临清仓,谋抬京城良价,乱民生、撼新政,更约清江浦、芜湖舟人,初十共断良道。
朕已准吾奏,牵头整漕运:调禁军守闸口,释被扣船,查囤良;三省巡抚协查舟人旧友关联。
汝需稳:一,瑞祥增调东北、蒙古良,补京城储备;二,嘱公平商会诸铺,明码标价,勿跟风抬价,安抚百姓;三,联正派舟人(如江南漕帮胡帮主),探旧友动向,随时报吾。
勿慌,吾与汝内外联动,必破此局。
胤祥 五月初六夜”
写完密信,胤祥仔细检查了三遍,确认没有疏漏,才将密信折成细条,塞进一根中空的竹管,再用蜡封好,交给亲信卫峥:“你亲自去京城,把这竹管交给江兰,务必亲手交到她手里,路上小心,避开八爷党的眼线,若遇拦截,立刻销毁密信!”
“请王爷放心!” 卫峥接过竹管,藏在腰间,换上一身普通商贩的衣服,带着两个精锐侍卫,骑着快马,连夜往京城赶。
五月初七清晨,天刚蒙蒙亮,卫峥就赶到了兰馨医馆。此时的医馆后院,江兰正和家人商议漕运后续 —— 小宝刚查到,京城的小麦价已经涨到每石一两九,比昨天又涨了一钱;大宝联系了东北的粮商,对方说可以调五千石小麦,却怕漕帮拦船,不敢轻易发货;丫蛋则收到商会商户的消息,有百姓开始囤粮,担心粮价还会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