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香漫京城时,护理坊的 “学员招募告示” 已在东城贴了三日,可报名册上的名字还不到十个。江兰刚从西北护理分坊传回的信里得知 “凉州分坊缺 20 名讲师,急盼京城输送”,就见西城护理所的芳姐顶着寒风跑来,青布裙上沾着雪沫,声音带着焦灼:“姑娘,俺们护理所现在每天接诊 50 多个病患,就 3 个学员能上手,剩下的要么实操不熟练,要么熬不住苦走了 —— 再没人来,俺们都要撑不住了!”
江兰跟着芳姐去西城护理所,刚进门就见一片忙乱:玲儿正同时给两个老人换药,额角沁着汗;小莲教新学员包扎,学员手抖得连布条都绑不紧;墙角的病患排着队,有人等得不耐烦,小声抱怨 “怎么这么慢”。最让江兰揪心的是,有个刚报名一周的学员,正收拾包袱要走:“俺家娘说学护理又累又没钱,不如去绣坊当绣娘,俺…… 俺不想学了。”
春桃捧着 “近三月学员统计表” 进来,数据刺眼:“姑娘,这月报名才 8 人,比上月少了 12 人;退学的有 5 人,都是说‘没奔头’‘赚不到钱’。之前咱们靠口碑招学员,可现在地方分坊要的人多,京城护理所也缺人,光靠口碑根本不够!”
江兰走到护理所的窗前,看着外面排队的百姓 —— 他们需要更多熟练的护理员,地方分坊需要讲师,可年轻人却因 “没激励” 不愿来。她突然想起穿越前医学院的奖学金制度,那些贫困生因为奖学金能完成学业,优秀生因为奖励更有动力。清代人学手艺,最看重 “能不能赚钱、有没有体面”,要是设一笔奖学金,既给穷苦人机会,又给优秀生奔头,肯定能吸引更多人来。
“咱们设奖学金吧。” 江兰转身对团队说,“奖励成绩好、品德优的学员,给银子、给工具、还给好出路 —— 让大家知道,学护理不仅能学手艺,还能得尊荣、赚安稳钱。”
春桃眼睛一亮:“奖学金?就像太医院给优秀医学生的补贴?可咱们护理坊的银子够吗?”
“够!” 江兰点头,“之前和药农、医馆合作有分成,加上内务府每月拨的民生经费,拿出一部分设奖学金没问题。咱们还要把标准定细,让每个人都知道‘怎么能拿到’,不搞虚的。”
江兰召集团队(春桃、玲儿、小莲、江丫蛋)和太医院的周院判,在护理坊议事厅开了三天 “奖学金筹备会”,翻遍了《护理伦理规范》《学员考核记录》,结合清代年轻人的需求,制定出 “三级奖学金体系”,每一级都兼顾 “物质奖励 + 荣誉奖励 + 发展奖励”,让不同基础的学员都能看到希望。
针对努力的普通学员,他们设计了 “暖冬奖”(三等奖):每月理论考核及格(60 分以上)、实操考核合格(包扎 / 护理步骤无错)、无迟到早退且待患耐心(无百姓投诉)就能参评。奖励也很实在:物质上有纹银五两(够普通人家一月生活费)、棉布两匹(做衣裳)、护理工具一套(新棉布、草药包、记录册);荣誉上能拿到 “护理坊努力学员” 证书(盖护理坊和太医院的章),名字还会贴在护理坊 “光荣榜” 上;发展层面则能优先参与护理所实习(积累经验),免费领取下月《护理学报》。“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第一,但努力就该有奖励。五两银子能让穷苦学员吃饱饭,实习机会能让他们更有信心学下去。” 江兰在会上解释道。
对于优秀的实干型学员,“护民奖”(二等奖)的设置更注重实操与品德的结合:每月理论考核 80 分以上、实操考核优秀(速度快 + 效果好)、品德评分优(参照《护理伦理规范》,无敷衍待患、无隐私泄露),还要能帮新学员答疑。奖励也相应升级:物质上是纹银十两、云锦一匹(比棉布珍贵,可自用可售卖)、定制护理箱一个(刻名字,内置优质草药、银质镊子);荣誉上有 “护理坊优秀学员” 牌匾(可带回家悬挂),还能受邀参加太医院每月会诊(学习高端护理);发展上则能优先被推荐至合作医馆工作(月薪八两,比普通丫鬟高三倍),成为护理坊储备讲师(有机会教新学员)。玲儿补充道:“合作医馆一直缺好学员,这样能让优秀的人有好去处,也能让医馆更愿意跟咱们合作。”
而最高级别的 “安康奖”(一等奖),则是为行业未来的领头人准备的:每月理论考核 90 分以上、实操考核满分、品德评分优 +(有突出事迹,如救急症病患、帮百姓解决护理难题),还要能独立编写护理案例(登《护理学报》)。奖励堪称丰厚:物质上有纹银二十两、东城临街小铺面一间(可出租收租,或开护理相关小店)、内务府专供的 “护安康” 金钗一支(四品诰命同款工艺);荣誉上能由胤禛亲赐 “优秀护理人才” 称号(可入旗籍,摆脱奴籍),名字刻在护理坊 “人才碑” 上(永久留存);发展上则直接任命为地方护理分坊讲师(月薪十五两,有官阶补贴),参与护理坊重大决策(如《护理学报》组稿、新护理技术研发)。周院判不禁赞叹:“赐旗籍、刻碑留名,这待遇比普通秀才还高!肯定能吸引有本事的人来,也让护理行业更受尊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