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兰还特意加了 “特殊鼓励条款”:针对穷苦学员、退伍士兵家属、灾后流民子女,报名时可免学费(原本每月需缴一两银子),若能评上奖学金,还额外给 “生活补贴”(每月二两银子,够买粮食)。“咱们要让没机会的人有机会,让有本事的人有奔头。” 江兰强调,“奖学金不是噱头,是实实在在帮大家学手艺、谋前途。”
资金和物资筹备上,江兰没向胤禛申请额外银子,而是靠护理坊 “自造血”:护理坊与仁心堂、惠民堂等 18 家合作医馆的分成,每月按营收的 5% 能筹到纹银八十两;冬季防冻膏、暖冬膏售卖收益有纹银五十两;护理坊派学员去医馆实习,医馆每月给每人一两 “服务费”,这月能筹到三十两。“总共一百六十两,足够支撑前三个月的奖学金(每月约五十两),后续还能再赚。” 春桃算完账笑着说,“咱们不用靠别人,自己就能把奖学金办起来!” 物资方面,棉布、云锦从内务府申领(江兰四品诰命有配额),护理工具由合作药农免费提供(之前合作时欠护理坊人情),小铺面是江兰之前获赏的东城府邸旁的闲置房,稍微修缮就能用。“这样既省了钱,又能让大家知道,护理坊有实力,奖学金靠谱。” 江兰说。
为了保证评选公平公正,避免人情干扰,江兰制定了 “三重评审制”:初评由护理坊讲师(玲儿、小莲等)负责,看理论成绩和实操表现,打分记录在 “考核册” 上,全程公开;复评由太医院代表(周院判等)负责,抽查学员的待患记录、品德表现,参考百姓反馈(护理所的 “满意度表”);终评由江兰牵头,联合内务府民生司官员、合作医馆掌柜,综合初评、复评成绩确定获奖名单,张贴在护理坊门口公示三日,有异议可申诉。还特意加了 “一票否决制”:若学员有 “敷衍待患”“泄露隐私”“收受贿赂” 等违反《护理伦理规范》的行为,哪怕成绩再好,也取消评选资格。“品德比成绩重要,咱们要培养‘又好又能’的护理员,不是‘光会技术没人情’的机器。” 江兰对评审团队说。
宣传方面,江兰和团队设计了 “五维计划”,确保不同人群都能知晓奖学金的消息:在京城八大坊市(南城、东城、西城等)的显眼处贴大红纸告示,字大如拳,还配 “奖学金等级” 插图(比如一等奖的金钗、二等奖的牌匾);让合作医馆的掌柜在接诊时宣传,比如仁心堂的王掌柜给病患抓药时就提 “护理坊设奖学金,学护理能赚钱,还能当讲师”;请之前的优秀学员去街头宣讲,比如吴丫头(之前写《老人日常护理手记》的),拿着自己的证书跟姑娘们说 “俺以前是穷苦丫头,现在靠护理能养活娘,还能评奖学金”;派讲师去京城周边的乡村(如妙峰山、通州),给村民演示 “护理实操”(比如玲儿演示 “小儿惊厥应对”),再讲 “学护理能拿奖学金,比种地轻松还赚钱”;通过驿站给地方分坊、军队营地送 “奖学金传单”,让西北、山东的人也知道,为后续招外地学员做准备。
宣传告示刚贴出去,就有人来问。南城坊市的李丫头,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问:“姑娘,俺没读过书,也能学护理吗?真能免学费还拿银子?” 江兰笑着说:“能!只要你肯学,实操好,待人好,就能拿奖学金。俺们教你认字,教你护理,保你能有出路。”
宣传过去七日,到了护理坊每月报名的日子。天还没亮,护理坊门口就排起了长队,从巷口一直延伸到街尾,队伍里有十五六岁的姑娘,有三十多岁的妇人,还有带着女儿来的穷苦家长,甚至有几个退伍士兵的家属 —— 他们听说 “学护理能赚钱养家,还能评奖学金”,特意从通州赶来。
“俺要报名!俺想赚银子给爹治病!” 队伍最前面的是个叫小翠的姑娘,她爹是漕运工匠,去年冻伤后不能干活,家里全靠她缝补度日。春桃给她登记时,她手都在抖:“俺能评上三等奖吗?五两银子够给爹买草药了。”
“俺也报名!” 后面的张妇人是退伍士兵的家属,丈夫在西北打仗伤了腿,家里没收入,“俺听说学护理能去医馆工作,月薪八两,俺想赚钱养丈夫和孩子。”
江兰站在门口,看着热闹的场面,心里满是欣慰。之前每月报名最多 20 人,这次才一上午就报了 53 人,还有人在陆续来。春桃一边登记一边喊:“大家别挤,都有机会!先填报名表,再去里面测实操基础(比如绑布条),不识字的俺们帮着填!”
报名现场还出了个小插曲:有个叫赵武的退伍士兵,听说护理坊招学员,也想来。有人笑话他:“你一个大男人,学姑娘家的护理,不害臊吗?” 赵武红着脸说:“俺腿伤了不能打仗,想学报护理,去军队护理分坊照顾战友,还能拿奖学金养家,有啥害臊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