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兰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你来得好!军队护理分坊正缺男学员 —— 士兵们受伤,男学员力气大,能帮着抬担架、绑骨折,比姑娘们更方便。你要是学得出色,一等奖的小铺面、金钗都能给你,还能去西北当讲师!”
赵武眼睛一亮,立刻填了报名表:“俺一定好好学!不辜负江姑娘的信任!”
报名结束时,共收到 87 份报名表,是之前的四倍多。江兰让团队把报名者分成三组:基础组(没护理经验的)、进阶组(有简单护理经验的)、特殊组(退伍士兵家属、流民子女),每组配专门的讲师,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
“姑娘,这下咱们护理坊可热闹了!” 江丫蛋抱着报名表,笑得合不拢嘴,“好多人都说,以后要让自家孩子学护理,说这是‘有前途的手艺’!”
报名热闹的同时,也有不少质疑声传来:西城的刘大娘带着孙女来报名,却在门口犹豫:“俺听说这奖学金是噱头,根本拿不到,还不是骗俺们来缴学费?” 通州的王老汉觉得 “护理是伺候人的活,再怎么评奖学金,也没面子”,不让女儿来报名;有个叫李秀才的,更是在坊市贴了张 “质疑贴”,说 “女子当以相夫教子为本,学护理抛头露面,还设奖学金,实属荒谬”。
江兰没急着反驳,而是在护理坊的院子里搭了台子,办了场 “奖学金宣讲会”,邀请之前的优秀学员、合作医馆掌柜、太医院代表来现场说法。
面对刘大娘的顾虑,江兰请来了之前的学员吴丫头 —— 她去年靠 “护民奖” 进了仁心堂工作,现在月薪八两,还买了新衣裳。吴丫头拿着自己的工资袋,对刘大娘说:“大娘,俺以前是穷苦丫头,没学护理时只能乞讨,现在靠奖学金进了医馆,每月能赚八两,还能给娘买草药。这不是噱头,是真能赚钱!” 仁心堂的王掌柜也跟着说:“俺们医馆现在有三个护理坊的学员,都是靠奖学金进来的,实操又好,待人又好,百姓都喜欢。俺们还盼着更多优秀学员来呢!” 刘大娘看着吴丫头的新衣裳、王掌柜的真诚,终于放心了:“俺给孙女报名!俺也想让她跟你一样有出息!”
对于王老汉觉得 “护理没面子” 的想法,江兰请来了太医院的周院判。周院判拿着《护理学报》,指着上面学员写的案例:“王老汉,你看这篇《老人风湿护理法》,是护理坊学员写的,现在太医院的医官都在学!护理不是伺候人,是救人性命、解人病痛的善举,比很多‘面子活’更有意义。” 他还拿出 “安康奖” 的金钗:“这金钗是内务府专供,跟四品诰命的一样,拿到奖的学员能入旗籍、刻碑留名,这面子还不够大吗?” 王老汉看着金钗,又听周院判说 “学护理能让女儿有尊荣”,终于松了口:“俺让女儿来学!俺也想让她当个‘有面子’的人!”
而针对李秀才贴出的 “质疑贴”,江兰找来了漕运工匠王二现身说法。王二拄着拐杖,走到台上说:“李秀才,你说女子学护理荒谬,可去年冬天,俺手冻得握不住凿子,是护理坊的学员用暖冬膏给俺治好了,俺才能赚钱养家!要是没她们,俺全家都得饿死!护理是救命的活,怎么会荒谬?” 台下的百姓纷纷附和:“是啊!护理坊的丫头救了多少人!”“李秀才别站着说话不腰疼!” 李秀才被说得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走了。
宣讲会结束后,之前犹豫的人都报了名,还有人特意从城外赶来。江兰看着越来越长的报名册,心里知道:质疑不可怕,只要用真材实料证明,就能让大家信服。
第一个月的评选比预想中更受关注。87 名学员中,有 60 人通过了基础考核,进入评选范围。评审团队按 “三重评审制”,用了五天时间,终于选出了第一批获奖学员:“暖冬奖”(三等奖)20 人,包括小翠(靠耐心待患获好评)、赵武(实操优秀,帮着抬担架);“护民奖”(二等奖)10 人,其中有张妇人(独立处理了 3 例小儿腹泻);“安康奖”(一等奖)3 人,有个叫林巧的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她不仅成绩满分,还在护理所救了一个惊厥的孩子,被百姓称为 “救命丫头”。
颁奖那天,护理坊张灯结彩,院子里挤满了学员和百姓。胤禛特意派苏培盛来颁奖,苏培盛拿着 “安康奖” 的金钗,对林巧说:“皇上说了,你救民于危难,是护理行业的榜样,这金钗你受得!”
林巧接过金钗,眼泪都掉下来了:“俺以前是流民,没地方去,是护理坊给了俺机会,现在还能拿一等奖,俺一定好好学,帮更多人!”
小翠拿到 “暖冬奖” 的五两银子,立刻跑回家给爹买了草药,她爹感动得直哭:“俺闺女有出息了!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赵武拿到 “暖冬奖” 的护理工具,激动地说:“俺要好好学,争取下个月拿‘护民奖’,去西北护理分坊照顾战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