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的京城已褪去寒意,护理坊草药库的空气却透着一股焦躁。江兰刚主持完 “女子护理学堂” 的师资选拔,就见负责草药采购的赵丫头抱着一筐蒲公英跑进来,青布裙上沾着泥土,眼眶通红:“姑娘,您快看看!这批次的蒲公英掺了一半枯草,还有的根上带着烂泥,熬出来的消炎汤药效差了三成,南城护理所的病患都来问‘是不是换了草药’!”
江兰伸手拨开蒲公英,指尖触到干枯的叶片和黏腻的泥块,眉头瞬间皱紧。自获封四品诰命后,护理坊要向江南、西北派驻讲师,京城的合作医馆也从 12 家增到 18 家,草药需求量比上月翻了一倍。之前靠药商供货,可药商为了压成本,总掺杂质、收次等货,上个月的艾草就因采收太晚,叶片发黄,药效大打折扣。
“不光是质量差。” 春桃拿着 “草药采购记录册” 进来,声音压得很低,“刚听药铺的伙计说,京郊妙峰山的药农,今年蒲公英丰收,却被药商压价,一斤只给五文钱,比去年还低两文,好多药农都愁得要挖了草药改种粮食!”
江兰心里一沉 —— 穿越前她在农村调研过中药材种植,知道药农最怕 “丰收不增收”,而护理坊最缺 “稳定高质量草药”,这分明是双向困境:药农有好药卖不出好价,护理坊想用好药却没可靠渠道。她立刻起身:“备车,去妙峰山!咱们去看看药农的情况,说不定能找到两全的法子。”
妙峰山离京城四十里,马车走了两个时辰才到。刚进山口,就见漫山遍野的蒲公英、艾草,可仔细看,却发现不少问题:有的蒲公英长得密密麻麻,叶片瘦小;有的艾草叶子上有黑斑,明显是得了病;还有的地里堆着没卖掉的草药,已经发潮发霉。
江兰沿着田埂走,见一位白发老人正蹲在地里叹气,手里攥着一把发黄的蒲公英。老人穿着打补丁的蓝布短褂,裤脚卷到膝盖,露出沾着泥的小腿 —— 他就是当地药农李老栓,种了四十多年草药,是村里的老药农。
“大爷,您这蒲公英怎么都黄了?” 江兰蹲下身,轻声问道。
李老栓抬头看了她一眼,又低下头:“还能咋地?种得太密,透不过气,又没好肥,长得就差;收了也没人要,药商说‘今年货多,就给五文钱一斤’,俺这一亩地,除去种子钱,连饭都吃不饱,明年俺就不种了!”
旁边的药农王二也凑过来,手里拿着被虫咬过的艾草:“姑娘,俺们也想种好药,可老辈传下来的法子就是‘密种多收’,不知道咋防病虫害;药商又黑,俺们要是不卖给他,就没人收了 —— 您是城里来的,能不能帮俺们想想办法?”
江兰跟着李老栓去了他家 —— 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屋里只有一张破木桌、两把椅子,墙角堆着晒干的草药,却没多少能卖的。李老栓的孙子正发着烧,炕头上放着一碗黑乎乎的汤药,李老栓叹道:“这药还是去年的陈艾熬的,今年的新艾没好的,孩子喝了也不见好。”
江兰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又看了看那碗汤药,心里更坚定了合作的想法:“大爷,俺是京城护理坊的江兰。俺们护理坊需要大量好草药,俺想跟你们合作 —— 俺教你们种出好草药的法子,再按比药商高的价收你们的草药,保证你们能卖到钱,咋样?”
李老栓愣了愣,以为自己听错了:“姑娘,您说真的?您教俺们种药,还高价收?”
“真的!” 江兰点头,“但你们得按俺说的法子种,种出来的草药得够好,俺们才收。”
从妙峰山回来,江兰立刻召集团队(春桃、玲儿、小莲、江丫蛋)和太医院的周院判,在新府邸的护理议事厅开 “草药合作筹备会”。桌上摆着从妙峰山带回的草药样本,江兰指着样本说:“药农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种植不科学(密度大、施肥差、不懂防虫)、采收时机不对(太早或太晚)、没稳定销路。咱们的合作方案,就得从这三点入手。”
周院判懂草药特性,率先补充:“不同草药的种植法子不一样。比如蒲公英,要行距一尺五、株距一尺,这样通风好;艾草要施腐熟的羊粪,不能用生粪,不然会烧根;金银花要在花初开时采收,开败了药效就差。这些都得教给药农。”
玲儿之前负责草药护理,对采收和验收有经验:“俺觉得还得定个‘验收标准’,比如蒲公英要根粗、叶绿,没杂质;艾草要叶多、无黑斑;金银花要花型完整,没虫咬。这样药农知道咋种才合格,俺们收的时候也有准头。”
春桃擅长对接和管理,提议:“得签‘长期合作合同’,写明‘护理坊按斤收药,蒲公英八文钱一斤、艾草六文钱一斤、金银花十二文钱一斤(都比药商高两到三文),每年收两季,护理坊派车来拉,不用药农送’。这样药农心里有底,才愿意跟咱合作。”
江丫蛋则想到了培训:“俺们得派懂草药的人去教,比如玲儿姐,还有太医院的大夫。可以先选几户药农搞‘试验田’,种好了让其他药农看,他们才会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