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女国际农学院”的声望如日中天,四方学子络绎不绝,已然成为汇聚天下农桑智慧的殿堂。然而,赵小满在欣慰之余,却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潜藏其中的局限与新的挑战。
学子的流动终究是暂时的,他们如同候鸟,学成之后便会归国,虽能播撒知识的火种,但彼此之间的联系却容易随着时间与距离而淡化。各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获得的新经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交流与共享。农学院的教学,更多仍是大燕单向的知识输出,尚未形成一个真正平等、持续、互动的国际农桑交流机制。
此外,随着往来国度与人员的日益复杂,一些微妙的问题也开始浮现。某些强国使臣言语间不免流露出凭借武力或财富获取独家技术的傲慢;一些小邦则因国力微弱,唯恐在技术交流中处于永远被动依附的地位;更有甚者,暗中打探是否还有未曾公开的、更具神效的“秘术”。这些,都与赵小满设立农学院“互通有无,共同进步”的初衷相悖。
她需要一个更加稳固、更加平等、更具持续性的平台,来承载这份关乎天下生民福祉的伟大事业。
这一夜,赵小满在农学院的书房内,对着一幅巨大的、标注着已与农学院建立联系的诸多国度简图,久久沉思。窗外月华如水,映照着她沉静而坚定的面庞。心口那殷红的胎记,传来一阵阵温润而博大的搏动,仿佛与图中那片片土地上的生机遥相呼应。
一个清晰而宏大的构想,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型。
数日后,一份由赵小满亲自执笔、言辞恳切而视野宏阔的奏章,再次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呈送御前。在奏章中,她详细阐述了当前国际农桑交流面临的瓶颈与隐患,并正式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倡议——
倡导成立“万国农桑会”。
她构想中的“万国农桑会”,并非一个隶属于任何一国官方的机构,而是一个由所有参与国共同认可、平等组成的国际性民间组织。其宗旨在于:“汇四海之智,解稼穑之难,兴天下之农,谋万民之福。”
奏章中,她规划了“万国农桑会”的基本框架:
· 定期会盟: 每三年,于大燕丰女村(暂定)举行一次“万国农桑大会”,各国派遣正式使团与会,交流过去三年内本国农桑领域的最新成果、面临的难题以及成功的经验。
· 常设机构: 于丰女村设立常驻的“农桑会总务处”,负责日常联络、信息整理、刊印发行农桑刊物、协调各国间的技术援助与种子交换等事宜。
· 《万国农桑纪略》:创办一份面向所有成员国的农桑期刊,定期刊载各国投稿的论文、报告、技术指南乃至失败教训,确保知识的持续流动与共享。
· 平等原则: 明确强调,无论国家大小、国力强弱,在农桑会内地位一律平等。任何技术交流与共享,都应基于自愿、互利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技术垄断与胁迫。
奏章最后,赵小满写道:“……农桑之道,关乎生民存续,不应为疆界所限,不应为兵戈所阻。臣恳请陛下,以天朝上国之胸襟,首倡此议,邀约万邦,共襄盛举。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使我大燕德泽,真正流布四海,惠及万世!”
皇帝览罢奏章,久久不语。他站在帝国的角度,立刻洞悉了这“万国农桑会”背后蕴含的巨大价值——这绝非简单的农事交流,而是以一种超越政治与军事的、更加温和而持久的方式,构建一个以大燕为核心、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全新国际秩序!这远比十万雄师的征伐,更能彰显大燕的文明气度与领导地位。
“准!”皇帝朱笔御批,力透纸背,“着农桑女官赵小满全权负责‘万国农桑会’筹备事宜,礼部、户部、司农寺协同办理!通告诸藩属及往来邦国,朕将于明年春,于丰女村,设‘万国农桑大会’,共商兴农大计!”
圣旨一下,举世皆惊,随即便是万邦响应!
大燕朝廷以其无与伦比的效率与影响力,将邀请函与《万国农桑会约章(草案)》发送至每一个已知的、与大燕有往来的国度。
反响之热烈,远超预期!
西域诸国率先响应,高昌国王甚至表示将亲自前来。
南洋各岛国欢欣鼓舞,视此为提升本国地位、融入主流文明圈的绝佳机会。
北方草原部落、雪域高原使臣、波斯学者、乃至更遥远国度的代表,无不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即便是那些与大燕偶有摩擦的周边强国,在仔细研读了那份强调“平等”、“互利”的约章草案后,也难以找到拒绝的理由——粮食增产,是国家稳定的基石,没有任何统治者会拒绝这样的机会。
一时间,通往丰女村的各条水陆通道上,冠盖云集,旌旗招展。不同语言、不同服饰、不同肤色的使团,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情,朝着那个北地村庄汇聚。
赵小满变得更加忙碌。她不仅要协调朝廷各部门做好接待准备,更要亲自审定大会的议程,确保交流的务实与高效。她要求将大量的交流活动安排在田间地头、实验室和工坊,让各国使臣能够亲眼看到、亲手接触到最真实的农业技术与成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荒村辣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荒村辣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