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山麾下的力量更是全面动员起来,负责所有外邦使团的迎送、安保、物资供应以及最重要的——信息传递与翻译工作。农学院的所有教习与优秀学子都被发动起来,担任向导与技术支持。
终于,在一个春和景明、万物复苏的日子,第一届“万国农桑大会”在丰女村那座饱经风霜却又象征着新生的“巾帼织星”牌坊前,隆重开幕。
会场没有设在封闭的大殿,而是依托农学院广阔的实践田区,搭建起了一片连绵的帐篷与露天议事区。赵小满站在简易的主席台上,身后是巨幅的《万国农桑会徽记》(由麦穗、稻谷、犁铧等图案组成),身前是来自数十个国度、数以百计的使臣与学者。
她没有穿着繁复的官服,依旧是一身朴素的青衣,声音透过特制的传声筒,清晰地回荡在会场上空:
“今日,吾等汇聚于此,非为疆土之争,非为货殖之利。”
“只为脚下之土,只为盘中之餐,只为天下苍生,免于饥馑之苦!”
“愿自今日始,天下农桑,再无闭门造车之憾;万国智慧,汇成江河,共润沃土!”
她的开场白,没有虚言,直指核心,瞬间引起了所有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会按照预定的议程,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各国使臣轮流上台,介绍本国的农业状况、特色作物与面临的技术难题;大燕的农官与农学院教习则分享着最新的研究成果与成功案例;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不同肤色的农学家们蹲在一起,对着一种作物或一块土壤激烈讨论;通译们穿梭不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传递着知识与友谊。
争议在所难免,但都在“互利共赢”的基调下得到了妥善的协商与解决。
“万国农桑会”的成立,标志着赵小满所推动的农业革新与交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制度化的历史阶段。她以一己之理念,促成了一个超越政治藩篱的国际合作组织的诞生,将大燕,也将她自己,更深地镌刻在了世界农业文明发展的史册之上。这片东方的沃土,正以其博大的胸怀与先进的智慧,吸引着整个世界的目光,共同绘制着一幅前所未有的、万国协和、共兴农桑的壮丽画卷。
喜欢荒村辣媳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荒村辣媳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