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左丞韦悰核查司农寺的木材价格比民间昂贵,上奏说司农寺有隐瞒吞没之罪。太宗召见大理卿孙伏伽记录司农寺的罪责。孙伏伽说:“司农寺没有罪。”太宗感到奇怪,询问原因,孙伏伽回答说:“只因为官府的木材价格贵,所以民间的木材价格才便宜。如果官府的木材价格便宜,民间的木材价格就无法便宜了。我只看到司农寺识大体,没看到他们的过错。”太宗醒悟,多次称赞孙伏伽;回头对韦悰说:“你的见识和才能远远不如孙伏伽。”
十二月丁酉日,侯君集在观德殿献上俘获的高昌君臣。太宗举行饮至礼(军队凯旋后的庆功宴),大规模宴饮三天。不久,任命麴智盛为左武卫将军、金城郡公。太宗得到高昌的乐工,将他们交付太常寺,把原来的九部乐扩充为十部乐。
侯君集攻破高昌后,私自盗取当地珍宝;将士们得知后,争相盗窃,侯君集无法禁止,被有关部门弹劾,太宗下诏将侯君集等人关进监狱。中书侍郎岑文本上疏,认为:“高昌王昏庸无道,陛下命令侯君集等人讨伐并攻克了它,不到十天,就将他们交付大理寺治罪。虽然侯君集等人自陷法网,但恐怕天下人会怀疑陛下只记录他们的过错,而遗忘他们的功劳。我听说任命将领出兵,主要目的是战胜敌人,如果能战胜敌人,即使贪婪也可赏赐;如果战败,即使廉洁也可诛杀。因此汉朝的李广利、陈汤,晋朝的王浚,隋朝的韩擒虎,都身负罪责,君主因他们有功,都给予了封赏。由此可见,将帅大臣中,廉洁谨慎的少,贪图财物的多。所以黄石公《军势》说:‘任用有智谋的人、勇敢的人、贪婪的人、愚笨的人,智谋的人乐于立功,勇敢的人喜好实现志向,贪婪的人急于求利,愚笨的人不顾生死。’希望陛下记录他们的微小功劳,宽恕他们的重大过错,让侯君集重新回到朝廷任职,继续为陛下效力,虽然他们不是清正廉洁的大臣,仍可作为能利用其贪婪和愚勇的将领,这样陛下虽然违背法律却能彰显仁德,侯君集等人虽然得到宽恕却更能彰显他们的过错。”太宗于是释放了他们。
又有人告发薛万均私通高昌妇女,薛万均不服,太宗从宫中放出高昌妇女交付大理寺,让她与薛万均对质,魏征劝谏说:“我听说‘君主以礼对待臣子,臣子以忠侍奉君主。’如今派遣大将军与亡国妇女对质闺房私情,属实的话所得的利益轻微,不实的话所失去的威严沉重。从前秦穆公赦免盗马的人,楚庄王宽恕绝缨的罪臣,何况陛下的道德高于尧、舜,却还不如这两位君主吗!”太宗立即释放了薛万均。
侯君集的马额头生疮流脓,行军总管赵元楷亲自用手指沾脓嗅闻,御史弹劾他谄媚,将他降职为括州刺史。
高昌平定后,各位将领都立即受到赏赐,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因没有皇帝的敕旨,唯独不接受赏赐,等到另外的敕旨下达后,才接受,所取的只是一些年老体弱的奴仆和破旧物品而已。太宗赞赏他的廉洁谨慎,把从高昌得到的宝刀和一千段各种彩色丝绸赏赐给他。
癸卯日,太宗在樊川打猎;乙巳日,返回宫中。
魏征上疏,认为:“在朝的群臣中,担任机要职务的人,虽然职责重大,但陛下对他们的信任还不够深厚,因此有人心怀疑虑,处事苟且。陛下对大事宽容,对小罪严苛,临时发怒斥责,难免掺杂个人爱憎。委托大臣处理大事,责成小臣办理小事,这是治国的道理。如今任命官职时,重视大臣而轻视小臣;等到遇到事情时,却信任小臣而怀疑大臣。信任所轻视的人,怀疑所重视的人,想要实现天下大治,怎么可能呢!如果任命大臣担任高官,却苛求他们的细小过错,那些舞文弄法的官吏,就会顺着陛下的旨意,歪曲法律,罗织罪名。大臣为自己辩解,就认为他们心中不服罪;不辩解,就认为他们所犯罪行都是事实;进退两难,无法自证清白,就会苟且谋求免祸,弄虚作假成为风气。”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太宗对侍从大臣说:“我虽然平定了天下,但守住天下却非常困难。”魏征回答说:“我听说战胜容易,守住胜利的成果困难,陛下能说出这番话,是宗庙社稷的福气啊!”
太宗听说右庶子张玄素在东宫多次劝谏太子,提拔他为银青光禄大夫,代理左庶子。太子曾经在宫中击鼓,张玄素敲门恳切劝谏;太子拿出鼓,当着张玄素的面把它毁坏。太子长时间不接见东宫官属,张玄素劝谏说:“朝廷选拔优秀贤能的人来辅佐太子,如今动辄数月不见宫中大臣,这对太子的品德修养有什么益处呢!况且宫中只有妇女,不知道有没有像樊姬那样贤德的人呢?”太子不听从。
张玄素年轻时担任刑部令史,太宗曾经在朝臣面前问他:“你在隋朝担任什么官职?”张玄素回答说:“县尉。”太宗又问:“没担任县尉时是什么官职?”回答说:“流外官(不入流的小吏)。”太宗又问:“在哪个部门?”张玄素感到羞耻,走出宫殿时几乎不能迈步,脸色像死灰一样。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认为:“君主能以礼对待臣子,臣子才能竭尽全力。张玄素虽然出身寒微,但陛下看重他的才能,提拔他为三品官员,辅佐皇储,怎么能再在群臣面前穷究他的出身呢!抛弃往日的恩德,造成一朝的羞耻,让他心怀郁结,又怎么能要求他坚守节操、为国捐躯呢!”太宗说:“我也后悔问了这件事,你的奏疏深深契合我的心意。”褚遂良是褚亮的儿子。孙伏伽和张玄素在隋朝都担任令史,孙伏伽有时在大庭广众之下自述往事,毫无隐瞒。
戴州刺史贾崇因为所管辖的地区有人犯了十恶之罪,被御史弹劾。太宗说:“从前唐尧、虞舜这样的大圣人,贵为天子,也不能感化他们的儿子;何况贾崇只是一个刺史,难道能让他的百姓家家户户都行善吗!如果因为这件事被贬黜,那么州县官员就会互相包庇,放纵罪犯。从今以后,各州有犯十恶之罪的,不要弹劾刺史,只让他们明确加以纠察,依法定罪,希望能肃清奸恶之人。”
太宗亲自检阅军队,因为部队阵列不整齐,命令大将军张士贵杖责中郎将等人;又因为杖责过轻而发怒,将张士贵交给司法官吏治罪。魏征劝谏说:“将军的职责,是国家的爪牙;让他执行杖责,已经不符合国家的法度,何况因为杖责过轻就将他交给司法官吏治罪呢!”太宗立即释放了张士贵。
上书言事的人大多请求太宗亲自阅览表奏,以防被蒙蔽。太宗以此询问魏征,魏征回答说:“这些人不识大体,如果一定要让陛下一一亲自阅览,不仅朝堂上的事情,州县的事情也应当亲自处理了。”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资治通鉴白话版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