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偏殿的门被锁了整七日。
这七日里,国王没来过,善胜皇后只在第三日隔着门说了句“保重身子”,声音里带着哽咽。碧月每日按时送来三餐,却总在门外哭哭啼啼,说满朝文武都在议论太子“忤逆”,说钦天监秦监正跪在太和殿外求陛下“顺天应人”。玄元只是听着,不接话,每日依旧打坐、读经,仿佛那道锁着的门,锁不住他的心。
偏殿连着一方小小的后花园,说是花园,其实更像片荒园——角落里堆着废弃的花盆,几株老梅枝干虬曲,唯一像样的,是假山旁那丛修竹,叶片在风里沙沙作响,倒有几分野趣。禁足的日子里,玄元总爱坐在竹林边的青石上,看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在地上织出流动的光斑。
这日清晨,他刚打坐完,忽然听见墙外传来“哞”的一声——那声音低沉而悠长,像老牛的嘶鸣,却又比寻常牛声多了几分清越,像是带着某种韵律。
玄元愣了愣。皇宫里养着御马、白鹿,甚至有西域进贡的狮子,却从未听说过有牛。他起身走到墙边,这墙是青砖砌的,高约丈许,爬满了枯藤,墙的另一边,是皇城的御马监。
“哞——”又是一声,比刚才更近了。
他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墙头上的枯藤忽然晃动了一下,紧接着,一个青灰色的犄角探了出来。那犄角弯弯的,像用碧玉雕成,泛着温润的光泽。随即,是一颗毛茸茸的脑袋,眼睛像两颗黑琉璃,湿漉漉地望着他,鼻子里还喷出两道白气。
“青牛?”玄元失声轻呼。
那牛通体青灰,毛色像上好的绸缎,没有一根杂色,体型不算高大,却透着一股沉稳的气度。它站在墙头上,既不惊慌,也不躁动,只是静静地望着玄元,仿佛认识他一般。
玄元从未见过这样的牛。御马监的马虽神骏,却带着骄气;皇家猎场的鹿虽温顺,却带着怯意。可这青牛,眼神里有种看透世事的平静,像观星台的老丈,像终南山的道长,甚至像……像他自己在胎息时感受到的“虚无”。
“你是从哪里来的?”玄元轻声问,伸手想去摸它的犄角。
青牛却往后退了退,转身跳下墙头,落在后花园的空地上。它没有跑,只是低头啃了口地上的青草,然后抬起头,对着玄元“哞”了一声,像是在邀他跟上。
玄元的心猛地一跳。他想起《道德经》里“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典故,难道……
他快步跟了上去。青牛走得很慢,蹄子踏在草地上,悄无声息。它穿过竹林,绕过废弃的花盆,最后停在假山前。那假山是用太湖石堆成的,洞壑纵横,像只蜷卧的巨兽。青牛对着假山“哞”了一声,然后钻进了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石洞。
玄元犹豫了一下,也跟着钻了进去。洞里很暗,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石壁上渗着水珠,滴落在地上,发出叮咚的轻响。走了约莫十几步,眼前忽然一亮——洞的尽头竟是片小小的空地,阳光从石缝里照进来,落在一个蒲团上。
蒲团上坐着个老者。
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粗布道袍,须发皆白,却梳理得整整齐齐,脸上的皱纹像太湖石的沟壑,深邃而平和。最奇的是他的眼睛,浑浊却又清亮,望着玄元时,仿佛能看透他心里的每一个念头。
青牛走到老者身边,温顺地低下头,用脑袋蹭了蹭他的膝盖。老者伸出手,轻轻抚摸着牛背,动作自然得像做了千百次。
“坐吧。”老者开口,声音像洞壁的回声,不高,却让人心里一静。
玄元在他对面的青石上坐下,目光落在老者身上,忽然觉得莫名的亲切,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他想问“您是谁”,想问“青牛为何而来”,可话到嘴边,却又觉得不必问——该知道的,总会知道。
老者笑了笑,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你拒了储印,困在此地,心里不恼吗?”
“不恼。”玄元摇摇头,“储印是枷锁,困得住身,困不住心。此地虽小,有竹有石,有日月星辰,与天地无异。”
“哦?”老者挑眉,“那你求的‘大道’,在此地能寻到吗?”
“能。”玄元语气笃定,“大道不在朝堂,不在名山,在一念之间。心若静,茅檐之下亦是道场;心若乱,金銮殿上也是迷局。”
老者抚着青牛的背,缓缓点头:“说得好。可‘静’字易说,难做。你见流民疾苦,心难静;见父王动怒,心难静;见这青牛入洞,心亦动。何为真静?”
玄元愣住了。他以为自己懂“静”,可被老者一问,才发现所谓的“静”,不过是强压着念头的“不动”,并非真正的“澄明”。就像这石洞,看似安静,可石缝里的风、草叶上的露、甚至自己的呼吸,都是“动”,如何能“静”?
老者见他沉吟,又道:“你悟过胎息,该知‘气住则神住’。可气为何会住?神为何能安?”
玄元忽然想起胎息时的感受——不是刻意屏住呼吸,是忘了“呼吸”二字;不是强迫念头不动,是念头自然消散,像云散月出,水落石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玄元太子修道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玄元太子修道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