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乐国的早朝总裹在一层薄薄的晨雾里。太和殿的朱漆大门刚被内侍推开,带着水汽的风便溜了进来,卷起鎏金铜炉里袅袅升起的龙涎香,在梁柱间打着旋儿。文武百官早已按品级站定,紫袍的尚书、青袍的侍郎、绯袍的御史,靴底踩在光可鉴人的金砖上,静得能听见香炉里火星爆开的轻响——那声音细碎,却像在叩问每个人的心。
玄元站在丹陛左侧的白玉栏杆旁,比往日更清瘦了些。一身玄色常服,领口袖口绣着暗纹的流云,衬得他肤色愈发白皙,唯有额间那颗朱砂痣,亮得像被晨光点醒的丹砂,在肃穆的殿宇里,透着几分不合时宜的鲜活。
今日是他十一岁生辰的后三日,按祖制,该是授太子印的日子。
龙案左侧的锦垫上,静静躺着那枚青铜储君印。印钮是条五爪金龙,鳞爪张弛有度,仿佛下一刻就要腾云而起;印面方正,“净乐储君”四个篆字刻得刚劲有力,边角被前朝三位太子的指温磨得圆润发亮,泛着温润的包浆。国王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阶下的儿子,鬓角的银丝在晨光里格外显眼,可那双眼睛里的期许,却比殿外的朝阳还要炽热。
这孩子自降生便异于常人,拒乳食、亲道者、悟胎息,八岁微服见流民,十岁观星立誓,桩桩件件都透着“非凡”。国王总觉得,净乐国的气运,怕是要系在这孩子身上——只是他从未想过,这份“非凡”,竟会指向一条与王位背道而驰的路。
“玄元。”国王的声音穿过香雾,在殿宇间回荡,带着帝王的威严,也藏着父亲的温和,“上前接印。”
话音落下,阶下的百官齐齐躬身,袍角扫过金砖,发出沙沙的轻响。谁都知道,这一接,便是接过了一国的江山社稷,接过了万千百姓的生计疾苦,接过了祖宗传下的百年基业。连最年长的太傅,都忍不住抬眼望向丹陛,眼中带着几分欣慰——这孩子,终是要长大了。
可玄元却没动。
他望着那枚青铜印,印钮上的金龙仿佛在盯着他,鳞片的阴影里,映出贫民窟窝棚的破布,映出粥棚前冻裂的手掌,映出老丈说“非帝王能救”时浑浊的眼睛。然后,他缓缓转过身,目光掠过躬身的百官,掠过他们藏在朝服下的期许与算计,最后落在龙椅上的父亲身上。
“撩衣——”他低声对自己说,像是在确认什么。
玄色的衣袍被轻轻掀起,露出里面月白色的中衣。他右腿后撤半步,左腿屈膝,对着龙椅深深跪下,额头稳稳地抵在冰凉的金砖上,动作流畅而郑重,像在完成一场早已演练过千百次的仪式。
“儿臣,不敢接印。”
七个字,像一块冰投入滚油,殿内瞬间炸开了锅,却又在下一刻被无形的力量按回沉寂。香炉里的烟笔直地升起,凝在半空,仿佛也被这突如其来的话惊得忘了流动。百官惊愕地抬起头,脸上的恭顺僵成了错愕,连太傅花白的胡须都抖了抖,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音。
国王脸上的笑容一点点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置信的错愕,随即,那错愕便被怒意染上了边:“你说什么?”
玄元依旧伏在地上,额头贴着金砖的凉意,声音却异常平静,像山涧的流水,清冽而坚定:“储君守一国,大道护万民。儿臣愿舍小就大,求大道以济天下,不敢受此储印。”
“放肆!”
国王猛地一拍龙案,青铜酒樽被震得跳起来,琥珀色的酒液泼溅在明黄的龙袍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他霍然起身,龙椅的扶手被抓得咯吱作响,“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储印是国本!是列祖列宗定下的规矩!是这净乐国的根!你说舍就能舍?”
“儿臣知道。”玄元的额头依旧贴着砖面,声音却没丝毫动摇,“可一国之界,终有疆土;大道之广,能护万民。儿臣八岁去贫民窟,见流民冻饿而死,才知一仓粮救不了一世饥;见官吏将发霉的粮食掺进赈灾粮,才知一道旨改不了贪婪心。父王,您开仓放粮,可来年雪灾,百姓依旧会饿;您严惩贪官,可贪心生根,斩了一个,还会有下一个。”
他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少年人独有的执拗,却字字清晰:“唯有大道,能安人心。让囤积者知‘知足不辱’,让施暴者懂‘柔弱胜刚强’,让高高在上者记得‘民为贵’。到那时,不必开仓,百姓自有存粮;不必严惩,官吏自会清廉。这才是真的‘护万民’,不是吗?”
“一派胡言!”国王气得浑身发抖,手指着他,龙袍的褶皱里还沾着酒渍,“大道?大道能让百姓有饭吃?能让边关无战事?你才十一岁!读了几本道经,见了几个流民,就敢在这里妄议国事,视储印如无物?你可知‘大道’二字,重逾千斤!”
“陛下息怒!”宰相连忙出列,花白的胡子随着躬身的动作晃动,“太子年幼,许是一时糊涂,冲撞了圣驾。不如先将此事搁下,容老臣与太子详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玄元太子修道录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玄元太子修道录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