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穿过工部档案库斑驳的砖墙,吹得檐角铁马叮当乱响。
沈琅站在那扇厚重的铜皮木门前,已经连续六天。
她身后,虞幼窈盘膝而坐,盲眼低垂,指尖轻搭在琴弦上。
一曲《正声引》缓缓流出,音波如水纹漾开,渗入门缝、地隙,甚至惊动了深藏墙内的鼠群。
昨夜,一只灰毛老鼠竟从门轴洞中窜出,跌落在她脚边,颤巍巍逃走。
“第七日了。”韩四娘低声提醒,藏在袖中的手紧握匕首,目光扫视四周暗影。
七王府的暗卫已布控在外,以防突变。
沈琅没说话。
她知道程九章就在门后——那个三十年来守着档案库的老书吏,沉默如石,却掌管着大周音律制度最原始的秘密。
她不强闯,也不哀求。
她只是每日准时而来,奏一曲正音,像在唤醒沉睡的魂灵。
晨光初透时,铜门发出一声闷响,缓缓开启一条缝。
程九章立于阴影之中,花白头发凌乱,脸上沟壑纵横,手中提着一盏油灯,火光摇曳映出他浑浊却锐利的眼。
“进来。”他声音沙哑,“只你一人。”
沈琅示意虞幼窈留下,独自迈步而入。
门在身后合拢,尘埃簌簌落下。
库内阴冷潮湿,层层叠叠的卷册堆至屋顶,空气中弥漫着墨与霉的气味。
程九章引她绕过三道铁栅,最终停在一堵看似寻常的砖墙前。
他蹲下身,用指甲抠出一块松动的青砖,伸手探入,取出一只乌木匣。
匣面无锁,只以一根褪色红绳系着。
“这是……?”沈琅呼吸微滞。
程九章不答,只将匣子递给她,手指微微发抖。
沈琅解开红绳,掀开盖子。
一支青铜律尺静静卧于丝绒之上,通体泛着幽绿铜光,铭文清晰可辨:“永昌元年,正音立极。”
她指尖轻触尺身,冰凉入骨。
这不是复制品,是太祖开国时钦定的唯一标准音尺,传说由乐官陈拙亲手监造,作为天下音律之本。
此后所有官方音尺皆应以此为准——可若此物一直被藏匿,那所谓“正音”,岂非早已失真?
“为何现在交出来?”沈琅抬头问。
程九章闭了闭眼。
“我师父临终前说,若有一天有人用《正声引》叩门,便是天意要还音于民。我守了三十年,等的就是今日。”
沈琅抱紧木匣,转身离去时脚步沉稳,心中却翻江倒海。
她终于明白,这场改革不只是扳倒几个贪官,而是要掀翻整个建立在谎言之上的体系。
三日后,国子监外搭起高台。
“正音公示台”五个大字悬于中央,下方陈列拓片:左侧是原尺铭文与律度划分,右侧则是户部历年采买记录中所载音尺规格——整整短了三分。
人群围得水泄不通。
有老乐工拄杖而来,眯眼细看,忽然浑身一震,老泪纵横:“原来不是我们手艺退了……是我们一辈子都在按错的音调校钟啊!”
更有年轻学子高声朗读对比数据,激起阵阵哗然。
有人怒骂工部欺世盗名,有人跪地焚香祭告先师。
就在这沸腾之声中,苏锦黎悄然登楼,立于对面酒肆二楼窗前。
她看着沈琅站在台上,面对万众目光不再闪躲,反而挺直脊背,宣读匠籍平反令草案。
“很好。”她轻声道。
韩四娘立于身后:“田嬷嬷已联络完名录上幸存匠人家属,义庄那边准备妥当了。”
苏锦黎点头。“让百姓听见真相还不够,还要让他们记住代价。”
当夜,京郊义庄灯火通明。
百口新铸小钟排成弧形,每口对应一名死于伪钟工程的匠人。
田嬷嬷手持名单,声音苍老却坚定,逐一念出那些曾被抹去的名字:
“张守仁,潞州人,永昌十七年‘暴病’身亡,实因拒改铜料配比……”
“林四娘,信州女匠,二十年前落水,尸首未寻,其子今在场。”
每念一人,便有一名盲乐师敲击一口钟。
钟声起初零落,渐次连绵,终成一片悲鸣,在旷野中回荡不息。
最后,沈琅走上祭台。
她取出母亲遗留的竹笛,横于唇边,吹起《归魂调》。
曲调清越哀婉,仿佛自远古传来,引着亡者之魂归来。
一曲终了,全场寂静。
她摘下发簪,在左臂划下一痕,鲜血缓缓渗出。
“今日起,我以血誓——凡因正音而死者,必得昭雪;凡因谎言而废者,必得重生。”
话音落下,百余名匠人子女齐齐跪地,叩首请命:“愿随沈协理,巡检天下音器!”
苏锦黎远远望着,眸光微动。
就在此刻,韩四娘疾步上前,在她耳边低语:“柳元柏刚派人送来密信,说他在城外发现一处旧院,地下埋着些东西……他想亲自带您去看。”
苏锦黎凝视远方夜色,嘴角浮起一丝冷意。
有些火,烧得太久,该让它露一露真形了。夜露浸衣,马蹄声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