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井挖成了,以后咱们就不用去河边挑水了!”一个妇人抱着孩子,激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以前去河边挑水,来回要走两里地,遇到下雨天,路滑得摔好几次跤。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打上水!”
五特笑着擦了擦脸上的汗:“这只是第一口井,以后每个巷子口都要挖一口,让大家喝水不用跑远路。”
接下来的几天,黑顺城里到处都是挖井的身影。五特每天都穿梭在各个井口之间,指导壮丁们砌井壁、装井栏。等井挖得差不多了,他又开始教大家挖地窖。
“地窖要挖在自家院子里,或者城隍庙后面的空地上。”五特在地上画着地窖的图纸,“深度要挖两丈,这样冬天藏粮不会冻,夏天藏东西不会坏。窖口要小,像个坛子口,这样不容易进雨水和老鼠;窖身要大,能堆粮食,也能藏人。”
他让壮丁们先挖了一个示范窖,等挖到两丈深时,用木头搭了窖顶,又在窖顶铺了一层土:“窖顶要铺三尺厚的土,这样就算外面下大雨,地窖里也不会漏。窖里要隔出小格子,一边放粮食,一边放杂物,要是遇到兵荒马乱,老百姓还能躲进地窖里。”
百姓们跟着学起来,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挖起了地窖。有个姓林的木匠,还特意在地窖里做了木架,用来放粮食和腌肉。他拉着五特的手,激动地说:“大人,您教的这法子太管用了!以前粮食都堆在屋里,夏天容易发霉,冬天又容易冻坏,现在放进地窖里,什么时候拿出来都是好的。”
五特看着院子里一个个新挖的地窖,心里踏实了不少。他又去了兵器坊,张青铜匠正带着工匠们打造弓箭。五特拿起一把刚做好的弓,拉了拉弓弦,眉头皱了起来:“这弓的拉力不够,射不了太远,而且箭杆太细,容易断。”
张青铜匠叹了口气:“大人,咱们没做过好弓,都是照着以前的样子做的。”
五特放下弓,从怀里掏出一张画着弓的图纸:“做弓要用桑木或者柘木,这些木头结实有韧性。弓臂要削成弧形,中间厚两边薄,这样拉力才够。弓弦要用牛筋或者麻绳,泡过桐油再晒干,这样不容易断。”他又拿起一支箭,“箭杆要用柳木,直溜的,箭尖要用青铜打造,磨得锋利点,这样才能射穿敌人的盔甲。”
说着,他让工匠们找来桑木,亲自示范削弓臂。桑木在他手里渐渐变成了弧形,弓臂的厚度也削得恰到好处。张青铜匠在一旁看着,眼睛都看直了:“大人,您这手艺,比城里最好的木匠还厉害!”
五特笑了笑:“以前在山里打猎,都是自己做弓做箭,做多了就会了。”
等弓做好了,五特拉了拉弓弦,“嗡”的一声,弓弦发出清脆的响声。他拿起一支箭,对准远处的稻草人射去,箭“咻”地一声飞出去,正好射中稻草人的胸膛。
工匠们都看呆了,纷纷围过来,争着要学做弓。五特耐心地教他们削弓臂、做弓弦、削箭杆,兵器坊里又响起了“叮叮当当”的声音,不过这次,声音里多了几分欢快。
日子一天天过去,黑顺城里的井挖了十几口,地窖挖了上百个,兵器坊里每天都能打造出几十把弓箭和青铜兵器。顺民军的士兵们也越来越强,李将军和郑将军按照五特教的方法训练,士兵们不仅队列整齐,刺杀和配合也越来越熟练,甚至能模拟小规模的攻城战了。
这天晚上,五特和老周坐在城隍庙的油灯下,桌子上放着一张画着永盛城的地图。五特指着地图上的永盛城:“老周,黑顺城的事差不多了,我该去永盛城看看了。”
老周手里的茶杯顿了一下,茶水溅了出来:“大人要走?”
五特点头,目光落在地图上:“永盛城是皇城下辖的大城,离黑顺城不远,要是那里的城主也像赵承业一样,百姓日子肯定不好过。我得去看看,要是能把永盛城拿下来,咱们黑顺城就多了个屏障。”
老周沉默了片刻,然后重重地点头:“大人放心,黑顺城交给我,我一定守好。”他顿了顿,又说,“您走之前,再教教我怎么练兵,怎么管这些设施吧。”
五特笑了笑,拿起桌上的弓箭:“练兵的话,每天早上练队列,上午练刺杀和弓箭,下午练配合和防守。弓箭要多练,让士兵们能百步穿杨;防守的时候,要把滚木和擂石准备好,城墙上的了望塔要时刻有人值守。”
他又指着地图上的黑顺城:“井和地窖要派人定期检查,井里的水要经常淘,地窖里的粮食要通风,别发霉了。兵器坊里的青铜兵器要保养好,用猪油擦一遍,防止生锈。”
老周拿出一个竹简,把五特说的话都记了下来,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很认真。等五特说完,他抬起头,眼睛里闪着光:“大人,您放心,我一定按您说的做,等您回来的时候,黑顺城肯定比现在还好。”
五特拍了拍老周的肩膀:“我相信你。要是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就找李将军和郑将军商量,他们都是打过仗的,有经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机器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