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听得很认真,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农走上前,拱手问道:“五特大人,您说的施肥,用什么施肥啊?我们以前种庄稼,从来没施过肥,就靠天收。”
五特指着不远处的牲畜棚,说:“牲畜的粪便就是最好的肥料。把粪便堆在田边的空地上,浇点水,让它发酵半个月,然后撒到田里,就能给庄稼提供养分。以后咱们可以多养些猪、牛、羊,不仅能吃肉,还能有肥料,一举两得。”
老农恍然大悟,拍了拍大腿:“原来如此!谢谢大人指点,我们以后就按您说的方法耕种,肯定能有好收成!”
五特又带着百姓们去了牲畜棚,棚里只有几头瘦弱的牛和几只脱毛的羊,棚角堆着一堆发霉的草料,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味道。他走进棚里,摸了摸牛的背,牛骨瘦如柴,轻轻一摸就能摸到骨头。“养牲畜也有讲究。首先,棚里要保持干净、干燥,每天都要把粪便清理出去,不能堆在棚里,不然牲畜容易生病。其次,要给牲畜喂干净的草料和水,发霉的草料不能喂,会毒死牲畜。另外,还要定期给牲畜驱虫、洗澡,这样它们才能长得壮。”
他让百姓们把棚里的粪便清理干净,又教他们如何把新鲜的草料晾干储存。百姓们一边干,一边听五特讲解,脸上的愁容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五特每天都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早上,天刚蒙蒙亮,他就去兵器坊,看着工匠们按比例配矿石、熔青铜;上午,他在训练场陪着士兵们练队列、练刺杀,嗓子喊得沙哑;下午,他要么在田里教百姓们耕种,要么在牲畜棚指导大家养牛羊;晚上,他还要在城隍庙的油灯下,教小栓、王克炳他们识汉字、学算术,偶尔还会讲一些战场上的战术。
在五特的指导下,黑顺城一天天变了样。兵器坊里,每天都能打造出大量锋利的青铜兵器,堆在墙角像小山一样;训练场里,顺民军的士兵们动作整齐划一,眼神坚定,浑身充满了力量;田地里,嫩绿的禾苗冒出了头,随风摇摆,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牲畜棚里,牛羊长得越来越壮,叫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五特还特意叮嘱猎户们:“打猎的时候,别猎杀幼崽,留着让它们繁衍,以后才能一直有肉吃;五年以上的食草动物可以猎来改善伙食,肉质也嫩;至于狼、熊这些凶兽,尽管杀,它们会伤害人和牲畜。对了,要是捡到狼崽,可以抱回来养,长大了能帮着看家护院,比狗还管用。”
这天傍晚,五特难得有片刻空闲,他坐在城墙上,望着下面炊烟袅袅的黑顺城——百姓们扛着锄头从田里回来,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顺民军的士兵们在城门口巡逻,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他心里盘算着:黑顺城的根基差不多稳了,百姓有饭吃,士兵有兵器,是时候筹备下一座城了。之前和永七城的两次交手,已经消耗了他们六千多兵力,这阵子他们没敢来犯,想来是兵力吃紧。就算他们强行抓壮丁凑数,估计最多也只剩一万五左右的战力,而且都是没经过训练的老百姓,根本不足为惧。
城墙上的风带着晚稻的香气吹过,五特指尖摩挲着酒壶上的陶纹,目光落在城外新开辟的田垄上。老周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只见田埂边立着几个新搭的草棚,棚下堆着刚收的粟米,几个老农正蹲在棚里用竹筛筛着谷粒,脸上满是笑意。
“老周,黑顺城的架子搭起来了,但过日子的根基还得再扎深点。”五特忽然开口,声音被风送得很远,“光有田有粮不够,得有水,有藏粮的地,还得有能躲灾的窝。”
老周愣了愣,随即明白过来:“大人是想教大家挖井、挖地窖?”
五特点头,起身往城下走:“明天就动工。你让王克炳组织壮丁,先把挖井的地方选好——要离水源近,又不能在低洼处,免得下雨积水淹了井。”
第二天一早,城隍庙前的空地上就聚满了百姓。五特蹲在地上,用树枝画着井的形状:“挖井得按步骤来。第一步,先挖个直径两丈的圆坑,挖到一丈深的时候,就得用石头砌井壁,不然土会塌下来。”他指着旁边堆着的石块,“这些石头要选规整的,一块一块垒起来,缝隙里用黏土填上,这样井水才不会混。”
说着,他拿起一把青铜锹,亲自往土里挖了一锹:“挖的时候要注意,要是挖到湿土,就说明快到地下水了,这时候得慢着点挖,别把井底挖塌了。”
壮丁们跟着五特的样子挖起来,青铜锹铲土的“沙沙”声此起彼伏。挖了一上午,坑已经挖了半丈深,五特跳下去,用手摸了摸坑壁:“这里的土是黄土,结实,不用急着砌石头,再往下挖三尺。”
一直挖到傍晚,当铁锹碰到湿润的泥土时,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五特让壮丁们停下,拿来一个陶罐,舀了一罐水上来——水清澈见底,喝起来还有点甜。百姓们围着陶罐,你一口我一口地尝着,脸上满是激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机器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