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特点头,拿起里面写着“剥手皮步骤:1. ……;2. ……,泡入水中去腥……”字迹还带着点生涩,是他刚学写字时写的。他想起那时村里只有几十口人,大家围着他看剥皮,眼里满是好奇,现在村里有将近1万人,大家都能熟练地剥兽皮,甚至能想出新的法子——比如有妇女把晒干的兽皮上色,混在正常的皮子了,做出的皮衣非常漂亮。
“二冬,你看这个。”周先生递给他一张纸,纸上画着一只鸡,旁边写着“养鸡:鸡下蛋后,要给鸡喂些玉米粒,下蛋更多”,是村里一个孩子写的,字迹歪歪扭扭,画的鸡也像个小团子。“这孩子跟着他娘学认字,今天写了这个,非要放在存知屋里,说想帮上忙。”
五特接过纸,轻轻放在架子上,跟其他本子摆在一起:“好啊,以后村里不管谁,只要想写,都能来存知屋写,写的东西不管好不好,都能留下。”
日子一天天过,存知屋盖好了,屋顶铺着厚厚的茅草,墙砌得整整齐齐,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是五特写的“存知屋”三个字。村里的人都来参观,孩子们趴在架子下,仰着头看本子,有认字的人就给他们念,念到“辨毒草”,孩子们就记在心里;念到“养母鸡”,妇女们就互相讨论,说要试试给鸡喂玉米粒。
储备库也盖好了,里面存了满满的粮食——有从西镇换来的麦子,有村里自己种的谷子,还有从李家坳换来的枣干。草药也存了不少,有乡亲们上山采的蒲公英、金银花,还有从城里药铺买来的甘草、当归。五特还让人做了几个大陶罐,装着干净的水,放在储备库的角落里,他说:“万一遇到天灾,水比粮食还重要。”
往其他镇的路也修了一半,通到了西镇的边界。西镇的人听说新河镇在修路,还派了人来帮忙,领头的是西镇的村长,手里拿着一袋麦子,笑着对王河说:“俺们西镇的麦子多,你们的纸好,路通了,俺们就能常来常往,一起过日子!”
王河高兴得把麦子分给乡亲们,每家都分到一小把,大家煮了麦粥,喝在嘴里,甜在心里。
这天晚上,五特终于写完了那本一百九十九页的书,最后一页写的是一首诗:“新河镇里人渐多,纸香伴着麦香飘。路通东西南北镇,不用争抢不用吵。你送我来我送你,日子越过越热闹。”
写完最后一个字,他合上本子,指尖沾着的芦花粉落在纸页上,像一颗小小的星星。他拿着本子,走到晒谷场——那里正热闹,三十个组的组长正围着王河算账,有的组赚得多,组长笑得合不拢嘴;有的组赚得少,却没人灰心,反而拉着其他组长问:“你们组咋赚这么多?教教俺们呗。”
看到五特来,王河笑着喊:“二冬,你来啦!俺们刚算完账,第一组赚得最多,俺们明天就给他们多盖两间房子!”
第一组的组长是个黝黑的汉子,挠着头笑:“都是大家一起干的,往后俺们还能赚更多!”
五特把那本一百九十九页的书递给王河:“村长,这书写完了,放在存知屋最上面吧。”
王河接过本子,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像是抱着稀世珍宝。他抬头看向晒谷场的乡亲们,看着他们的笑脸,看着远处存知屋的灯光,忽然觉得眼睛发热——以前他总怕新河镇撑不下去,怕乡亲们饿肚子,现在他不怕了,有二冬,有这些肯干的乡亲,有通到其他镇的路,有存满粮食的储备库,新河镇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乡亲们!”王河举起手里的本子,声音洪亮,“这是二冬写的一百九十九的书,里面记着咱们咋过日子,咋跟外人好好相处,咋把日子过热闹!从明天起,咱们接着修路,接着造纸、编筐,接着接更多的亲人来——咱们新河镇,要让所有来的人,都能吃饱饭、住上屋,都能笑着过日子!”
“好!”乡亲们齐声喊起来,声音震得晒谷场的竹竿晃了晃,也震得远处的芦苇荡沙沙响。月光洒下来,落在蓝色的本子上,落在乡亲们的笑脸上,落在新修的路基上,也落在那本芦花粉封面的一百九十九页的书——没人知道,这本记满了日子和温和的本子,后来会被传遍整个天下,被人称为“第一书”,无数人争抢着想要一睹它的模样,想要从那些简单的字迹里,找到好好过日子的道理。
五特站在人群里,看着眼前的一切,嘴角带着淡淡的笑。他知道,这不是结束,是开始——新河镇的路会通到更多的镇,存知屋的本子会越来越多,乡亲们的笑脸会越来越亮,而那些关于和平相处、关于好好生活的道理,会像芦苇荡里的种子,随风飘向更远的地方,落在每一片荒土上,长出新的希望。
新河镇前村长王河说:“二冬啊,现在这新河镇人太多了,这个亭长应该你来做。”五特马上拒绝了!
现在新河镇,做纸,做本,编筐,做皮衣……
以后注定这里的繁华……
喜欢机器变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机器变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