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市医科大学的夜晚,静谧而庄重。远离市中心的校区,空气似乎都带着一丝学术的清冷。412宿舍里,四盏台灯亮着,勾勒出四个年轻的身影,也隐约照出了四个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白天的兴奋与喧嚣渐渐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微妙的、混合着期待与审视的安静。最终还是性格最外向的刘波打破了沉默,他摘下耳机,从他那堆满了零食和动漫手办的桌子上转过身,操着浓重的北方口音问道:“哎,兄弟们,都干嘛呢?别这么闷头学习啊,才第一天!来来来,聊五毛钱的天儿!”
陆宇从厚厚的《系统解剖学》前言中抬起头,笑了笑。陈浩则微微蹙眉,似乎觉得这种闲聊打扰了他的预习节奏,但还是合上了手中那本英文版的《格氏解剖学》(Gray's Anatomy)——这书让陆宇暗自咋舌。
最后一位室友,名叫赵俊,一个打扮时髦、头发用发胶打理得一丝不苟的男生,正漫不经心地刷着最新款的水果手机,闻言也抬起头,笑道:“就是,以后还得同居五年呢,互相摸底很重要。要不,从我开始?我叫赵俊,本地的。高考嘛,就那样,六百出头点儿,家里非要我学医,说稳定。”他语气轻松,带着点本地人的优越感和对学医这件事似乎并不十分热衷的随意。
刘波紧接着说:“到我了!刘波,北河来的!我们那是高考地狱模式,我拼了老命才考了589,擦边进来的!我爸是县里卫生院的医生,我妈是护士,我家就一医学小作坊。他们说我这体型(他拍了拍自己微凸的肚子),不当医生白瞎了,镇得住场子!其实我自己也挺想学的,救死扶伤,多帅!”他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热情洋溢,让人忍不住心生好感。
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陈浩。他推了推金丝眼镜,语气平静无波,仿佛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陈浩,星城本市人。高考成绩638。”他报出一个让其他三人 silently 倒吸一口凉气的分数。“我爷爷是中医,父亲是附一院神经外科主任,母亲是药学教授。学医是必然选择。”他的话简洁至极,却透着一股冷冽的自信和近乎传承使命般的笃定。638分!这个分数足以去冲击国内最顶尖的那几所大学,他却选择了留在这里。陆宇瞬间明白了白天那种无形的压力从何而来,这位室友,是真正的学霸,更是医学世家子弟。
最后,轮到陆宇。在三双眼睛的注视下,他忽然感到一丝局促。比起赵俊的轻松、刘波的热忱、陈浩的显赫,他的故事显得那么沉重和…微不足道。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不大却清晰:“我叫陆宇,来自本省林江县下面的一个镇。我家里…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没什么背景。”他停顿了一下,仿佛需要鼓起勇气才能说出下一个数字,“我高考…第一年没考好,只打了306分。复读了一年,今年考了513分,很幸运能来到这里。”
话音落下,宿舍里出现了几秒钟的寂静。
刘波的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张成了O型:“多…多少?306到513?!哥们儿!你是战神啊!请收下我的膝盖!”他的反应没有丝毫轻视,只有纯粹的、近乎夸张的敬佩。
赵俊也挑了挑眉,收起了一点漫不经心,重新打量了一下陆宇:“复读?厉害。我可受不了再来一年高三,那简直是非人生活。”
连一直没什么表情的陈浩,也从镜片后投来一丝略带惊讶的目光,他更能理解这其中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毅力。“逆袭幅度很大,”他客观地评价道,“这说明你的学习潜力和意志力都很强。”
陆宇被刘波的反应弄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补充道:“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而且,想学医…也是后来才有的想法。”
“为啥突然想学医了?513分,能选的专业不少吧?”刘波好奇地追问。
陆宇沉默了一下,眼前闪过父亲测量血压时那跳动的数字和母亲担忧的脸庞。他简单地说道:“家里父母身体都不太好,觉得学医…以后能更好地照顾他们,也能帮到别人。”
这句话说得平淡,却蕴含着一种朴实而坚定的力量。宿舍再次安静了片刻。
“牛逼!”刘波再次竖起大拇指,“孝心可嘉!目标明确!以后你就是我学习的榜样!”
赵俊晃了晃手机,语气有些复杂:“为了家人啊…挺好。不像我,纯属被家里安排得明明白白。”
陈浩则淡淡地说:“照顾家人是初衷之一,但医学之路漫长,需要更恒久的动力支撑。”
简单的卧谈会,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四个迥异的灵魂。
刘波,来自普通医护家庭,热情、乐天,带着对职业模糊的憧憬和来自高考大省的扎实功底,他是宿舍的粘合剂和快乐源泉。
赵俊,星城本地富裕家庭的孩子,时尚、活络,对未来似乎缺乏自主的规划,带着一点玩世不恭的懒散,学医对他而言更像是一条父母铺好的、稳妥体面的道路,而非炽热的梦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我的医途,从复读开始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