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苏晚工作室,只剩下三盏灯还亮着。苏晚趴在会议桌上,指尖捏着一支铅笔,在光伏幕墙的结构节点图上反复涂抹——屏幕里刚算出的承重数据让她心头发紧:光伏组件的重量比最初预估多了8公斤/平方米,按整个南立面1200平方米的面积算,总重量要多9.6吨,这会导致主体结构的梁体配筋量需要重新调整。
“苏工,算出来了!”老周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过来,声音里带着疲惫却又兴奋,“我把梁体的截面尺寸从400mm×800mm调整到450mm×850mm,再增加两根直径25mm的受力钢筋,承重就能满足要求,而且不会影响室内净高!”
苏晚立刻直起身,凑到屏幕前:“挠度值呢?按这个截面算,梁体的最大挠度会不会超规范限值?”
“我用PKPM软件算了三次,最大挠度12.3毫米,规范限值是15毫米,还留了安全余量。”老周指着屏幕上的计算结果,眼底的红血丝像细密的蛛网,“就是得把之前画好的梁体施工图重新改一遍,至少要两小时。”
旁边的林晓雅打了个哈欠,手里的资料散落了几张:“我来改施工图!你们俩再核对一下光伏幕墙的发电效率计算——刚才财务说,要是发电效率能再提高2%,五年收回成本的周期就能缩短到四年零八个月,竞标时更有说服力。”
苏晚点点头,拿起桌上的咖啡灌了一口,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才压下涌上的困意。窗外的城市已经沉睡,只有远处工地的塔吊还亮着灯,像巨人的眼睛,静静注视着这片熬夜的角落。她看着桌上摊开的竞标方案大纲,从核心筒结构修正,到BIM全周期应用,再到光伏幕墙加入,每一项都是团队熬了无数个夜才敲定的,容不得半点差错。
清晨六点,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时,梁体施工图终于改完。林晓雅把打印好的图纸铺在桌上,伸了个懒腰:“终于弄完了!现在就差把所有文件整合到一个PDF里,检查一遍格式,就能提交了。”
苏晚揉了揉僵硬的肩膀,刚想说话,工作室的门突然被推开,陈特助拎着两个保温袋走进来,额头上带着薄汗:“苏小姐,没打扰你们吧?顾总让我把‘绿色建筑三星认证’的最新申报指南送过来,还说……你们可能需要点热乎的早餐。”
他把保温袋打开,里面是热腾腾的豆浆、包子,还有几份三明治:“顾氏食堂刚做好的,我特意让师傅多放了点糖,熬夜应该需要补充点能量。”
苏晚看着保温袋里冒着的热气,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想起昨天顾沉舟通过陈特助转达的光伏幕墙节点建议,今天又让送早餐和认证指南,这份关心藏得恰到好处,不越界,却足够让人安心。
“谢谢陈特助,也替我们谢谢顾总。”苏晚拿起一份豆浆,递给老周和林晓雅,“正好我们饿了,吃完早餐就整合文件。”
陈特助环顾了一圈工作室,看到桌上散落的图纸和空咖啡杯,忍不住说:“你们熬了一整晚?顾总说,竞标方案重要,但身体也得注意——他让我转告你,要是整合文件时遇到格式问题,可以联系顾氏的技术部,他们有专业的排版软件。”
“好,我们会注意的。”苏晚笑着点头,心里却忍不住想:顾沉舟到底是怎么知道他们在熬夜的?是陈特助汇报的,还是他自己也在关注项目进度?
陈特助没多留,放下资料就准备走:“那你们先忙,我下午再过来一趟,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顾总交代了,要确保你们能顺利提交方案。”
陈特助走后,林晓雅咬着包子,小声对苏晚说:“苏工,你觉不觉得,顾总对咱们也太照顾了?又是帮忙贷款,又是送资料,现在还送早餐……他不会是对你有意思吧?”
苏晚瞪了她一眼,拿起一份认证指南:“别瞎想,顾总是看重项目质量,咱们的方案能帮他省成本、做标杆,他自然愿意提供支持。赶紧吃,吃完整合文件,下午三点前必须提交,不能出任何岔子。”
林晓雅吐了吐舌头,没再说话,但眼里的八卦光芒却没藏住。老周倒是没掺和,认真翻看着绿色建筑认证指南:“苏工,你看这个‘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要求,咱们的光伏幕墙发电量能满足18%,比认证要求的15%还高3个百分点,要是加上雨水回收系统,说不定能拿满分!”
“雨水回收系统?”苏晚眼前一亮,“咱们之前只考虑了光伏,没加雨水回收——现在加还来得及吗?”
“来得及!”老周立刻打开电脑,“我找个成熟的雨水回收模块,算一下水箱体积和管道排布,不用改主体结构,只需要在地下车库加个蓄水池,半小时就能出方案!”
就在团队忙着加雨水回收系统时,工作室的门又被推开了。这次进来的是两个穿着西装的男人,为首的是国内排名前三的华建设计院的项目负责人,张涛。他手里拿着一个公文包,脸上带着傲慢的笑容:“苏小姐,久仰大名。我是华建的张涛,过来跟你聊聊顾氏总部项目的竞标情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脉之心破渊者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星脉之心破渊者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