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冰冷数字的背后,是正在三府之地悄然发生的、积极而深刻的社会变化。官吏们开始意识到,混日子、捞油水的风险大大增加,而认真做事、做出能被数据衡量的成绩,则有可能获得前所未有的奖赏(陈远已根据首季度初步考核结果,破格提拔了数名表现优异的知县和佐贰官,并给予了丰厚的物质奖励)和晋升机会。底层胥吏看到了打破身份壁垒、向上流动的通道,做事也有了盼头和规矩。普通百姓则逐渐发现,衙门办事效率高了,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少了,自己的冤屈有地方说了且有人理会了,甚至一些合理的建议也有可能被采纳并付诸实施,对官府的信任度在缓慢而坚定地回升。
当然,问题与挑战依然如暗礁般潜藏。数据造假的现象并未完全杜绝,只是变得更加隐蔽和“高明”,例如在荒地开垦数字上虚报,或是在案件审理时间上做手脚;一些旧官僚出身的官员,虽然表面上积极配合,但骨子里依旧抵触,缺乏主观能动性,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应付差事;区域发展也不平衡,大名府因是陈远坐镇,推行最为彻底,成效也最显着,而广平府经历动荡、顺德府根基较浅,则需要更多时间和更强力的手段去消化和巩固。
“数据真实,是KPI考核的生命线,一刻不能放松。”陈远将报告放下,语气凝重,“赵顺,你们数据司要立刻着手,建立常态化的、随机的‘数据真实性核查与交叉审计机制’。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门的稽查组,不打招呼,不要陪同,直接奔赴田间地头、仓库工坊、市井街巷,对各地上报的关键数据进行实地验证。一旦发现系统性造假或重大数据失实,无论涉及何人,无论官职大小,立即拿下,从严惩处,绝不容情!”
“是,大人!卑职立刻去办!”赵顺神色一凛,肃然应命。他深知,维护数据的纯洁性,就是维护这项改革的根基。
“另外,”陈远走到窗边,望着外面逐渐恢复生机、熙攘有序的街市,目光深远,“试点不能只停留在钱粮刑名等传统政务层面。李将军的新军建设,需要一套与之匹配的、更精细化的、涵盖训练、装备、战备、纪律乃至思想教育的KPI考核体系。还有,商业流通、匠造革新、医药卫生、乃至城乡教化……我们要让数据化、指标化的管理思维,逐渐渗透到社会治理的每一个毛细血管,形成一个完整的、相互支撑的体系。”
他正在构思一个更庞大、更系统、也更艰难的改革蓝图。而三府试点,就是这张蓝图的试验田、样板间,也是他向皇帝和天下人证明新路可行的唯一依据。
就在这时,一名身着普通青衣小帽、做家仆打扮的男子,被亲兵引着,悄无声息地来到数据司大堂门外,对着陈远身边的亲随低语了几句。亲随即刻入内,在陈远耳边低声道:“大人,京城来的宋先生,已经安顿在城西的‘清远客栈’甲字三号房。他一路微服,并未惊动地方。”
陈远眼中精光一闪,微微点头。宋先生,名唤宋士淳,是都察院一位资历颇深、学问渊博、以清廉刚直着称的御史。此人并非阉党,也非东林核心,向来独善其身,在朝中颇有清望。此次他奉崇祯密旨,作为“观风使”,不声张、不扰官,秘密前来三府,目的就是要亲眼看看、亲耳听听,这闹得朝堂沸沸扬扬的KPI考核,到底给这三府之地带来了什么真实的变化。他的观察与评价,将直接形成密奏,呈送御前,对崇祯下一步的决策至关重要。
这是一场无声的“大考”。考官已经悄然入场,而陈远和三府之地这几个月来的所有努力,所有数据,所有细微的变化,都将成为答卷上的内容。
“知道了。”陈远平静地吩咐,“一切照常,不必特殊对待。通知沈炼,让他的人外围警戒,确保宋先生安全即可,绝不可干涉其行动,亦不能暴露其身份。”
“是!”
陈远重新将目光投向那幅巨大的地图,手指无意识地在地图上大名府城西的区域轻轻敲击了一下。他知道,自己不需要去做任何刻意的安排和表演。他要用这三府之地正在发生的、无法伪装的实际变化,用那些深入民间的细节,用底层官吏和普通百姓最真实的反应,来迎接这位来自京城的、眼光挑剔的“考官”。
真正的较量,从来不在朝堂的唇枪舌剑,而在这一方水土的细微之处。他对此,有足够的信心,也有足够的耐心。
(第7章结束。本章详细描写了刘正清倒台后的巨大震慑效果,以及KPI考核深入推行后三府之地在吏治、效率、民生等方面的具体变化和深层挑战。通过大量数据细节和不同层面的展现,勾勒出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复杂图景,并自然引出宋御史微服暗访的重要情节,为后续考察与朝堂辩论做好扎实铺垫。)
喜欢明末:我的KPI拯救大明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明末:我的KPI拯救大明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