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引子: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春雨滋养万物,亦催生浮萍,看似无根,却暗藏绵延之力。
“奇点小组”的“规则泡泡”实验,在四时书屋内部被视为一种近乎儿戏的冥想。那些短暂存在、光怪陆离的微型规则领域——比如让重力短暂地指向侧方,或者让声音在传播中变成可见的色彩——除了消耗大量心神外,似乎毫无用处。连小组成员自身,也时常在实验后陷入短暂的逻辑混乱与认知疲劳。
然而,青霖老者却对此格外关注。他时常静坐于小组附近,浑浊的双眼仿佛能穿透表象,观察着那些“泡泡”生灭时,对周围时空结构产生的、极其细微的“涟漪”。
“并非无用,”一次实验后,他对略显沮丧的苏砚说道,“‘肃正’之力,其核心在于‘识别’与‘修正’。它依赖一套严密的底层逻辑来判断何者为‘正常’,何者为‘异常’,何者需被‘格式化’。你们这些看似胡闹的‘泡泡’,正是在不断地、随机地修改着局部的‘正常’定义。就像往一池清水中持续滴入成分未知的墨滴,虽然每一滴很快消散,但整池水的‘纯粹性’已在不知不觉中降低。当‘肃正’扫描至此,它需要耗费额外的算力来解析这些背景‘噪音’,其‘识别’与‘修正’的效率和精准度,必然会受到影响。”
这是一种水磨工夫,一种针对规则层面攻击的“被动防御”与“污染战术”。
与此同时,“心念时序网”的深度演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随着网络与城市地脉、众生心念连接愈发紧密,网络中开始自发地凝聚出一些极其微小、却拥有简单意识的“灵”。它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鬼魅或精怪,而是由纯净的时序能量与特定的集体心念(如对安全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美的向往)结合孕育而生。苏砚将它们称为“时序之灵”或“网络精灵”。
这些初生的“灵”形态各异,有的像跳跃的光点,依附于温差苗圃的灵植上;有的如流动的水纹,栖息在记录古籍的书架间;更有的只是一段若有若无的旋律,萦绕在尝试音律时序融合的成员周围。它们智慧低下,本能地亲近网络节点,并能被动地增强其相关领域的能力,或是自发地优化网络局部区域的能量流转。
小满作为网络的核心与“母体”,对这些“灵”有着天然的亲和与引导力。她开始下意识地协调这些“灵”的分布与活动,让它们成为网络自我维护、自我优化的“白细胞”与“催化剂”。
谷雨节气,雨水明显增多,滋润百谷。四时书屋所在的区域,植被愈发葱郁,连空气都似乎比其他地方更加清新通透,带着一种雨后初霁的澄澈感。这是“心念时序网”与地脉深度结合,自然调节小范围环境的表现。
这一日,文澜再次来访,神色却比以往凝重许多。他并非独自前来,身边还跟着一位身着星图长袍、气息晦涩的老妪,正是久未露面的守拙老人。
“苏小友,”守拙老人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协会最高等级的‘观星台’,捕捉到了明确的超空间涟漪。根据波形分析,与《时序手札》上次显示的‘肃正序列’先锋单元特征吻合度超过百分之九十二。它们……已经进入太阳系外围,最迟三日内,便将抵达近地轨道。”
尽管早有准备,消息确认的刹那,庭院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几位正在尝试与星辰建立共鸣的感应者,周身的光晕都出现了剧烈的波动。
“来得比预想的更快。”白露握紧了拳。
“可有更具体的信息?比如数量,形态,攻击模式?”苏砚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沉声问道。
守拙老人摇了摇头:“观星台只能捕捉到其跃迁时对时空结构的扰动,无法直接观测实体。但根据古老卷宗对类似事件的零星记载,‘肃正序列’的先锋,通常并非庞然大物,而是更倾向于……无形的规则渗透与定点清除。它们会首先锁定‘污染源’,也就是规则扰动的核心。”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庭院中央那株光辉流转的星辉小树,以及树下气息空灵却与整个网络浑然一体的苏砚。
“我们已启动协会所有防御阵式,但……”文澜语气艰涩,“坦白说,面对这种层面的威胁,传统的时序防御,效果存疑。”
守拙老人看着苏砚,目光复杂:“老朽此来,并非要求你们什么。只是告知此事,并代表协会……表达歉意。过往的诸多桎梏与敌视,或许……真的错了。”她微微叹息,“若此次劫难度过,协会……当有新生。”
这是协会最高层,最直接的认错与表态。
苏砚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此刻已无分彼此。三日时间……足够了。”
他转身,面向庭院中所有汇聚而来的目光,无论是年轻的感应者,还是协会的观察员,亦或是白露、青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时序师请大家收藏:(m.zuiaixs.net)时序师醉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